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召开2015年研究生教育工作年终总结会

      2015-12-31       

  本站讯(通讯员 卢铮松)12月31日上午,天津大学2015年研究生教育工作年终总结会在北洋园校区行政楼一层报告厅召开,全面总结学科建设及研究生教育一年来取得的工作进展,并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出席总结会的有研究生院全体工作人员、学工部相关工作负责人、各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和各学院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共一百余人。

  2014年天津大学第三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成功召开,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正式颁布,吹响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号角,全面推行的八项举措,兄弟院校、主流媒体和各界校友广泛关注。经过一年多的推动落实,综合改革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研究生院和各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在本次会议上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会议首先由研究生院副院长赵美蓉做学科建设工作报告。赵美蓉在报告中回顾了2015年全校师生在学科建设方面开展的大量工作,以国家启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即将开展的新一轮学科评估为契机,通过广泛调研,深挖学科建设内涵,高质量地完成了“十三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筹划工作。提出坚持以绩效评估为杠杆、以资源配置为导向,拓展学科体系,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发展方向,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学科生态。推进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开展我校首次学科国际同行评议工作。启动天津大学学科质量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学科交叉平台建设,积极培育重点领域的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海力做研究生教育工作汇报。白海力指出,随着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我校研究生教育在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逐步转变,初步形成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培养质量得到根本保障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以改革的精神探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路径。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八项举措扎实推进,综合改革稳步前行,取得了扎实丰硕的成效。学术权力与评价重心稳固下移,教授治教的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导师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研究生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日臻完善,全面质量保障体系平稳运行。

  2015年,研究生教育战线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加深认识、提升理念、廓清思路、创新举措、突出特色,开创了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改革招生选拔方式,全面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方式。全面推行与培养质量、学科发展及办学特色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调节机制。推出招生夏令营、导师团计划、专场宣讲会、招生志愿者协会等举措,有效提高了生源质量和数量。截至目前,我校2016年博士总体招生计划已完成过半,其中985院校生源占85.8%,211院校生源占99%;接收推免硕士生1801人,其中外校推免生1237人,较去年增幅7%。

  改革分类培养机制,以研究生“3I˙4C”分类培养体系为指导,修订完成硕士生分类培养方案,构建了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全面实施“I”、“P”计划,学术学位硕士生突出科教结合,强调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生突出产学结合,落实专业实践环节。创新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形成了有天大特色的工程博士“DID”培养体系。

  改革导师责权机制,深化导师岗位选拔机制改革。形成了更加年轻、更具活力的导师队伍新态势,博导队伍的平均年龄由去年的51.2岁下降到50.3岁,40岁以下的博导比例由去年的9.1%提高到15.8%。实现导师动态竞争上岗,2015年64位申请人未通过博导岗位选拔,新上岗博导166人。以师德学风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指导能力为核心,强化岗位培训和选拔工作经验交流机制,提高对人才培养和师德、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学术权力、增强学术民主,完成学位评定委员会换届。统筹设计规划,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完成10个授权点的专项评估工作。

  在质量保障、激励机制和学术氛围营造等方面,通过多种具体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服务事项信息公开、一站式服务模式、双校区接待师生等方式,保障双校区研究生教学秩序的稳定运行。通过抽查盲审、加强督导、保密认定审核、学位论文监测,保证学位答辩的水平和严肃性,保障学位授予质量。稳步推行并持续改进研究生多元化奖助体系,大力推动助学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导师助学金的动态调整和无纸化操作。整体升级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开放课程”建设、分类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便捷平台,为研究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以博士生论坛、“天津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全英文课程和专业为载体,鼓励学术创新交流,加强学术氛围营造。

  在高端教育培训方面,抓住“办特色”之关键,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及平台建设,培训各类优秀人才5949人,总收入较2014年增长67.4%。其中重点建设特色项目培训收入占82%,特色课程建设效果凸显。依托各地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资源,挂牌7家天津大学高端教育培训校外基地。承办了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继续教育论坛,两岸四地22所知名高校代表齐聚天大,进一步扩大了天大培训品牌的影响力。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得到了业内同行和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48所兄弟院校先后通过来访、来电等形式进行调研交流,我校也应邀在多次在全国性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或主持会议。《中国教育报》新闻要闻版(第三版)刊登了《天津大学探索3I˙4C”分类培养体系——科教结合产学共融培养创新人才》,推广宣传我校的改革经验,教育部官方微信平台也就此给予推送。2015年9月22日和28日,教育部网站分别就天津大学积极构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培养体系予以专题报道。12月1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黄宝印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及公众微信号中公开发表的《适应发展新常态 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一文中仅提及一所高校为例,即为我校的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改革,这既是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认可与肯定,也是改革继续前行的压力与动力。

  此次会议还评出了十名为保障研究生教育改革顺利进行,无私奉献,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生教务员,并颁发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奖”。化工学院副院长齐崴和材料学院副院长原续波作为学院代表,信息学院张缓作为教务员代表先后发言。各位代表结合自身学科和工作特点,总结汇报了突出成果与体会,为协同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望2016年,我校研究生教育战线全体师生将同心同德,振奋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坚持全面深化、协同推进,落实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坚持内涵引领、协调发展,推动学科规划与建设,坚持研究为先,服务为上,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为实现我校研究生教育2020年发展目标做出新贡献。

  (编辑 彭莉 学生编辑 李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