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到天津大学调研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出席调研会

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出席调研会
本站讯(记者 摄影 朱宝琳)12月23日下午,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市教委副主任韩金玉,市科委副主任戴永康,市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常冬至一行4人到访天津大学,听取碳纳米材料相关课题组的汇报,调研碳材料产业化的可行性。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校长李家俊,副校长元英进,天津工业大学校长杨庆新,副校长程博文,两校专家学者、科研院(科技处)负责人,天津大学材料学院负责人以及相关企业代表等约30人出席了调研会。
经过多年研究,天津大学赵乃勤教授课题组与天津工业大学康建立教授合作,研发成功了迄今最薄的碳纳米材料薄膜超级电容器,其厚度仅为A4纸的三分之一(不到30微米),柔韧、轻盈,可作为嵌入衣服内的“充电宝”,在可穿戴电子器件和微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果实现产业化后将会有力推进相关电子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轻质超薄碳纳米材料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的消息一经披露,就得到媒体、行业的广泛关注,《科技日报》头版、《今晚报》头版、《每日新报》、《渤海早报》、《中国技术市场报》头版、天津人民广播台及网络媒体等均报道了该消息,也引起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
调研会上,我校材料学院教授、超级电容课题组组长赵乃勤,材料学院教授李亚利分别介绍了各自课题组在碳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产业化前景。
我校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崔振铎汇报了天津大学碳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设想。近五年,天津大学共承担“碳材料领域”的“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80余项,项目累计经费超过5000万元,并形成了一支特色突出、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崔振铎在汇报中建议:一是成立天津市碳材料研究院,“官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二是培育新型产业,拉动相关科技小巨人升级。
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们围绕碳纳米材料的产业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如何将高校的“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充分交换了意见。
李家俊在讲话中表示,碳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是全球范围内的热门方向,前景广阔。在碳纳米材料产业化方面,李家俊提出3点思考:第一,建议市科委在碳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国内国际抢占研究制高点:第二,鼓励科研成果产业化,要搭建校企间的桥梁,建立有效机制,把产业化的路子走通;第三,发挥高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学校、导师要进一步支持研究生创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朱丽萍在讲话中指出,相关研究项目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产业应用前景好,媒体评价高。朱丽萍说,此次调研收获颇丰,感谢高校教师们多年来在学术领域的持之以恒和不断探索,感谢他们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朱丽萍就此次调研提出4点意见:一是整合资源,集中科研力量办大事。建议天津大学牵头成立碳材料研究院,市相关部门予以支持;二是支持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项目做小试、中试,尽快落地;三是鼓励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政府提供服务;四是,政府在体制机制上多出政策,多搭平台,多做贡献,促进高校与企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