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记者 吴宏)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天津大学的师生们已经提前感受到年味。12月15日,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办,天津大学图书馆、共青团天津大学委员会、天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天津大学杨柳青年画艺术传承基地协办的“以画过年·2020——年画与年文化特展”在北洋园校区郑东图书馆开幕,特展用专题展览、主题报告、活态展示、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把年画和年文化带进校园,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寒假带着文化的年意和年的情感回家。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是老百姓一整年生活和情感的高潮,它就像一块文化磁石,承载着中国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意义。然而,如今春节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薄,很多年轻人对过年“没感觉”,究其原因是对年俗和年文化不甚了解,从而缺乏年的情感。过去中国人“以画过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年画是年文化特别重要和鲜活的载体,也是老百姓精神生活的可视呈现。而这次特展依托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学术优势和丰富的收藏,正是把年画作为一枚“钥匙”,为高校师生打开年文化的广阔天地。这一席丰盛的文化大餐,为冬季的校园增添文化亮色,也是对全校师生的一场耳濡目染体验式的文化、美术教育。
一走进郑东图书馆,迎面两对巨幅门神把参观者引领进红红火火而又充满文化色彩的展厅。展壁上悬挂的7类50余种年画都是全国各地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老鼠娶亲”题材的年画、剪纸、灯笼和吉祥纹样则营造出庚子鼠年新春的氛围,展台里还摆有古籍、老照片、古画中的过年场景等文献以及冯研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的学术成果。琳琅满目的展品令师生们大开眼界,而冯研院年画中心和博物馆部老师们生动的讲解,让大家知晓了更多年画背后的艺术和年文化。主办方还从大量古代年画里挑选出上百个的吉祥符号,组成一个吉祥空间,同学们踊跃竞猜这些吉祥符号的含义,赢取精美的年画明信片。
开幕式上,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说:“年画里有大量吉祥符号,每个符号都代表了人们在新的一年对生活的渴望,比如幸福就用蝙蝠来代表,事事平安就用柿子来象征,比如牡丹代表富贵,花瓶代表平安……我们有数不尽的吉祥符号,这些符号都图案化,变得非常美丽,各个产地都有不同的形象。我们的年文化深不见底,有大量密集的内容等着我们认识发掘。我们在发掘认识的过程中,一定会了解我们的人民多么热爱土地和生活。因为我们热爱土地和生活,我们一定也热爱国家,热爱未来。”
开幕式当天,天津杨柳青年画传承人霍秀英、霍庆顺、霍庆有和天津剪纸传承人许志齐应邀而来,现场演示精湛技艺。同学们纷纷上前与传承人交流,亲自动手学印年画、剪窗花。天津大学新竹书画社也摆出笔墨纸砚,为大家书写春联。故宫原宫廷部主任苑洪琪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也专程来津,带来“宫里过大年”和“民间过大年”两场主题报告。清宫里的皇家年夜饭怎么吃?老百姓过年的习俗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听了两位专家精彩的报告,同学们大呼“涨姿势”!据悉,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0年春季。
人民网:http://tj.people.com.cn/n2/2019/1216/c375366-33635121.html
(编辑 赵晖 孟文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