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张细致规划、分工明确的“党建工作地图”赫然张贴在党员活动室的墙上。
在这张“党建工作地图”上,从1月到12月,除了密密麻麻地列满了2025年学院全年党建工作的189项要点之外,还特别注明:机械工程学院八个教工党支部结合学科特色以及党支部建设基础优势,明确了八个建设方向即“党支部+新工科”“党支部+产教融合”“党支部+课程思政”“党支部+实践育人”“党支部+服务育人”“党支部+基础拔尖人才培养”“党支部+师生共建”“党支部+文化传承”。
“以前开展党建工作多是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完成规定动作,缺少主动谋划和凝练总结。现在我们重点发力,提前谋划编制党建工作地图,全面梳理党建工作重点,科学规划全年任务,力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提质增效。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深化凝练,借助新媒体平台策划推出‘一图读懂’党建工作要点专题内容,获得师生广泛关注与好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推动学院各项党建工作公开透明化,更有效构建起常态化监督机制,让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涛说。
据了解,在天津大学,像机械工程学院这样以“党支部+”为特色抓手的党建活动生动鲜活,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天津大学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一融双高”,形成了“党支部+”特色建设、师生“联心”行动、师生党支部互融共建等系列党建品牌。通过不断深化党建与业务的协同联动,学校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与办学治校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教育强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牵住党支部建设牛鼻子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发挥出来。
以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党支部+”让党支部书记心里更亮堂,做起工作来更主动,党建活动也更生动。
4月,“机械三支部:‘党支部+课程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磨课坊”“热能支部:‘党支部+师生共建’教师和博士研究生联学共建”“先进内燃动力全重党支部:‘党支部+文化传承’开展‘壮志永存,薪火相传’主题党日活动”……5月,“力学党支部:‘党支部+基础拔尖人才培养’推动强国行专项行动建设,赴京津冀重点企业、高校、中小学开展科技赋能、科普宣教活动”“机械四支部:‘党支部+实践育人’AI赋能实践教学党员交流”……“党建工作地图”上,涵盖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等多个方面,从“党支部+”特色方向凝练到师生“联心”行动,从思想建设到科研育人,内容不一而足,明确了各党支部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节奏。这不仅是一份年度工作计划,更是一张党建工作“导航图”。

机械工程学院热能党支部师生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开展交流
“凝练特色方向后,大家会更有意识地把党组织建设和岗位工作结合起来,主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以指导具体工作。支部组织生活成为一个特别好的凝心聚力、促进事业交流的机会。”机械系第二党支部书记何春雷说,他所在的党支部特色方向是产教融合,不久前刚刚以“践行科学家精神”为主题,邀请党外人士任成祖教授分享攻关历程,极大激发了党员的科研热情和使命担当,“如果是平时大家可能也就三两个人随便交流一下,但因为是党支部的活动,所以任老师特别重视,精心准备给大家作报告。支部的党员们学得也非常认真。”何春雷说。
机械系第三党支部以“党支部+课程思政”为特色,党支部书记潘立志说,之所以确定“课程思政”为支部的党建特色,是因为团队中有两位老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成果丰硕,也希望借此扩大优势,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继续探索更多更好的经验。“前段时间,我们党支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课程思政磨课坊,交流学习让老师们在将思政融入教学方面更有思路了,很受启发。”在潘立志看来,“党支部+”正是牵住了党支部建设这个牛鼻子,凝聚起支部党员的同心力,也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
连起干事创业千条线
“党支部+”通过党建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业务深度融合,有效解决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
建筑学院亦城亦乡党支部是一个师生混合党支部,现在有党员19名,其中2位专业教师,1名辅导员老师,16位硕博士党员。支部中的成员多以宜居村镇规划为主要研究方向。党支部的老师们以党建为牵引,创新构建了“党支部+联学共建”“党支部+乡村振兴”“党支部+科研学习”等模式,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实践中,致力于以规划人的知识技能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亦城亦乡党支部已对河北省肃宁县、河北省东光县、天津市武清区等20余个京津冀地区及偏远地区的乡村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对西部贫困村庄实施“一村一策”的规划设计,力图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形成教授牵头把关的“学”+“研”并举的工作模式,把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作为党支部研讨的重点课题,实现“党建+帮扶”精准帮扶的工作目标。

亦城亦乡党支部开展“一师一生”微党课宣讲
现在正在读研的党支部副书记生馨蕾说,她在2023年加入亦城亦乡党支部,让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党支部活动是,她和党支部的曾鹏老师以武清区丁家圈村的规划设计工作为例,一起录制了一堂“做深做实调查研究,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微党课。通过这堂微党课,她和同学们明白了青年人要躬身在乡村建设中扎实前行,用学术助力实践,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追求,而这也是党支部老师们一直践行的信条。
在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电网实验室党支部通过发挥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加强了高水平有组织的科研,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工程系党支部在“一融双高”建设中,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结合,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到教学科研主责主业上,实现“党建+学科”“党建+教学”“党建+教师发展”发展,搭建起师生交流平台,推动师生共同发展,增强师生凝聚力。
凝成师生一条心
师生“联心”行动是机械工程学院党建工作地图中另一项硬核工作,也是2025年天津大学党委领导统筹推动的一项重点党建工作。这项行动通过党支部作用发挥切实为师生的工作、生活、学业、就业等方方面面纾难解困,推动党员深入一线师生,真真正正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是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的关键路径,也赋予了“党支部+”更温暖的底色。
在机械工程学院,为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学院共组织7个在职教工党支部建立“党支部委员会+学科教师+辅导员”帮扶小组,开展“一生一计划、一月一谈话、一科一辅导”行动。通过常态化交流学生学业发展情况并及时调整帮扶策略,最大程度发挥包联作用。不仅提升了教师党员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学院和党组织的归属感与信任感。

材料学院师友导师与学生携手参与体育活动共促身心健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党支部“N·‘1+1’”包联帮扶方案》,通过党支部、党员包联帮扶、结对共建,制定学业预警学生帮扶提升机制、缓慢就业学生帮扶推动机制、生活困难学生帮扶成长机制、专业认知帮扶融入机制,实现“一人一策”。充分发挥师友导师作用,出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友导师工作评价方案》,86位师友导师,24人次教工党员、8个教工党支部交叉、分层覆盖全体学生,切实推进“教师引领成长,导师贴近学生”。
“学院党委通过构建‘师生对话线’‘师生共识线’‘师生知心线’‘师生情谊线’,在党建引领下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生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一说。
在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在“联心”行动中探索“党支部+育人”创新模式,已为41个党支部聘请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支部导师,对学生支部学习计划、组织生活进行宏观指导;指派本科生辅导员编入学生党支部担任支部书记,全面加强本科生党支部建设指导,推动学生党建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此外,光电信息工程系党支部还形成了“师生心愿清单”,通过联合支部活动,及时了解并回应学生在学习、科研、生活中的需求与困惑,强化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筑牢学院发展的人才基石。
师生之间的纽带关系不断深化,教工党支部成为学生成长的坚强后盾,在“联心”行动中,教师党员下沉到学生中,成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凝聚育人合力的坚实桥梁。
未来,天津大学将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拓展党建与育人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