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研究生毕业典礼】毕业生代表冯橹源:​九年天大路,一生家国情

作者:冯橹源编辑:梁绍楠 田利群来源:党委学工部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精仪学院2020级博士生冯橹源。非常荣幸能够作为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母校老师,向默默支持我们的父母家人,向并肩奋斗的同窗好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九年前,我怀揣憧憬走进天津大学,从“北洋园”的追光者,到即将投身国防科技的践行者。九年时光,我见过凌晨九教上空的星光,听过深夜实验室仪器的低鸣,经历过调试光路的孤独挣扎,但也同样感受过技术首次落地时的热血澎湃。引领我走过这九年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实事求是”精神:是叶声华院士“科研要瞄准国家需求”的教诲,是同门间“并肩作战不言弃”的陪伴,更是当今世界大变局中一所工科强校的使命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不仅为国家锚定了发展新赛道,也向我们青年大学生发出了时代召唤。2016年本科阶段,在天津大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下,精仪学院作为首批国家试点学院设立工程科学实验班,我有幸加入其中,接受跨学科浸润,夯实了理论基础。2020年,我坚定选择留在天津大学直博,师从吴斌教授,扎根于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直面“国之重器”的精密检测“卡脖子”难题。记得在中物院出差期间,站在火工品生产车间,导师的一句话让我铭记于心:“实验室的成果,一定要应用在祖国的产线上。”这是方向,更是誓言。于是我深耕一线,从靶标设计到测量算法,从光路架构到核心传感,攻克关键节点,追求极致精度,将一份份技术积累转化为产业支撑。期间参与发表论文33篇,并入选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项目。这些年,我愈发体会到:科研从不是象牙塔中的独舞,而是同国家命运的共振。我们应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走出校园、走进产业,用智慧与汗水托举起新质生产力的脊梁,接续强国复兴的时代接力棒!

青春不仅是起跑的速度,更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人才培养,不止育知,更要育魂。天大的“新工科”体系,照亮了我们奔赴使命的方向。于是我把青春写进实践,把赛场当作战场,从“创青春”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斩获国家级金奖,将微米级高精度检测技术推向产业前沿。也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天津市创新创业特等奖、天津大学学生科学奖等荣誉。而曾为国产导弹弹道跟踪系统设计贡献绵薄之力的经历,让我决定了要将专业知识扎根产业需求,毕业之际,我选择投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导航与控制技术研究所。这是一场主动的奔赴,因为我始终记得: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祖国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民族需要我在哪,我就把根扎在哪。国之所需,天大所为。这,就是“天大人”的家国底色。

2025年,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年。正逢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站在这一光辉时刻,作为天大学子的我们,既承载着百卅荣光,也肩负着时代使命。请让我们携手出发:以“实事求是”的信仰为帆,以“爱国奉献”的意志为舵,以“矢志创新”的行动为桨,奔赴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

最后,衷心祝愿母校蒸蒸日上、再谱华章;祝愿各位老师工作顺利、桃李芬芳;祝愿2025届的每一位毕业生前程似锦,逐梦远航!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