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大这堂沉浸式情景思政课,直抵人心!

      2023-06-09       

本站讯(通讯员 解雯超 摄影 于福旺)“这堂生动鲜活的沉浸式情景思政课,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思想的力量和心灵的震撼,更多的是行动的方向和未来的召唤。侯德榜先生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让我深深动容,坚定了我投身乡村振兴,用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成果赋能乡村建设的目标,继续创新“产业引进+直播带货”的乡村振兴模式,培养新农主播,助力农货出山,促进山区经济发展。走出求实会堂,参加本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动仪式的学生代表臧文婧还沉浸在剧中情节中。他们的创业团队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培养乡村新农人主播闯出致富路,壮大新媒体平台上的乡村本土力量,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6月9日,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在天津召开。晚上19点30分,部分带队老师和大学生代表来到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共同观看天津大学大型原创话剧《侯德榜》,欣赏了一堂有情、有声、有景的沉浸式情景思政课。

《侯德榜》以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化工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者、《纯碱制造》作者、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人与奠基者侯德榜先生的事迹为背景,向观众全景再现了他立志报国、赴美留学、创办碱厂、南京炸厂和重建川厂的崎岖而辉煌的人生经历,再现了侯德榜先生创新自强、无私奉献、实业救国的一生。该剧创作期间十易其稿,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在校内外广受好评,是一部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本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兼导演许瑞生执导,天津大学师生共同参与到话剧创作、演出和舞美等全流程工作。该剧始终将育人要素融于艺术创作和传播过程,将涵养家国情怀和艺术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课程思政育人和舞台艺术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打造“沉浸式”“情景式”育人场景,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育人成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排练时,总是会被侯德榜先生‘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拼搏精神所激励”,参与演出的北洋话剧团成员江晨阳说。

为了更好地展现话剧感染力,天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青年作曲家冯公让老师创新将话剧与交响乐结合,创作交响组曲共17段,以音乐提升戏剧情绪,着力表现出侯德榜与太公的亲情、与张淑春的爱情、与范旭东的友情等。交响乐由天津大学北洋合唱团的同学们与天津交响乐团共同演绎,交响组曲的融入使这部经典大剧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颠覆性的突破。天津大学团委书记管虹表示,“通过本次剧目的创排,以小舞台讲述大思政,努力构建一个‘舞台即讲台,剧本即课本,创作即受教、观演皆受教、师生共成长’,全员参与、全员受教的思政教育链。”

吉林财经大学学生黄思宇在观看后表示,“侯德榜先生诠释了立身养德的坚守、励志报国的追求和胸怀天下的担当,我深深地被侯德榜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一场恢弘的话剧,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我愿以侯德榜先生为榜样,兢业业立志科研创新,努力做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新贡献。”

“我也想像先生一样不惧艰辛,砥砺前行,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许多现场观看的同学在感动之余在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概。

据悉,天津大学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切实将校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创造转变为生动的学思践悟场域,让校史真正“活起来”。先后发掘老一辈天大教师的师德风范出版专著《十八罗汉》,依据“北洋之光”、革命先驱张太雷的革命生平打造张太雷精神情景教学基地,结合专业特色打造“大先生”系列舞台剧,协同推进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美育育人与新时代天大文化涵养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天大力量。

(编辑 焦德芳 贾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