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主创科普短片《神光锺暎——光岳楼》获得第八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一等奖、最佳导演奖

      2023-08-28       

本站讯 近日,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天津美术学院与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联合推出的科普短片《神光锺暎——光岳楼》获得第八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一等奖、最佳导演奖,并将选送至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参加激烈角逐。

▲图 1 大赛公告及获奖名单截图https://kxjs.tj.gov.cn/ZWGK4143/ZXGZ7816/kpxc/gzdt12/202307/t20230720_6357965.html

大赛情况

本次大赛由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河西区人民政府主办,于2022年9月共同启动,旨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大赛期间,共收到来自全市229个单位的1254部科普微视频作品,内容涵盖天文地理、科技发展、生态环境、医疗健康、反诈骗、安全生产、防灾减灾、航空航天、智慧城市等热点领域,涉及实拍视频、二维动画、定格动画等多种形式。

立足科研 弘扬传统文化

我校报送作品《神光锺暎——光岳楼》以明代楼阁光岳楼为科普对象,以严谨的科研成果为基础,通过实景视频、动画演示、专家讲述等方式,对光岳楼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进行了更加全面、生动、形象的展示。

▲图 2参赛短片《神光锺暎——光岳楼》截图

光岳楼位于聊城古城的中心,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其年代较早、体量宏大、科学与艺术成就突出,是我国明代钟鼓楼建筑的重要实例,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 3参赛短片《神光锺暎——光岳楼》截图

视频从聊城城址三迁的历史讲起,通过视频、动画展示了光岳楼“台高数丈,楼四叠而上”的壮丽形象;

▲图 4参赛短片《神光锺暎——光岳楼》对聊城历史、光岳楼形象的展示

再现了其650年来营建及其从三层巧妙改为四层的历史;呈现了其减柱造、通柱叠柱混合使用等独特的构造做法;

▲图 5参赛短片《神光锺暎——光岳楼》建筑结构动画展示

讲述了其匾额、碑刻、楹联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及其与泰山、运河的景观关系。对普及传统楼阁建筑技艺知识,加强公众对光岳楼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知,传播传统建筑文化、提升地方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 6参赛短片《神光锺暎——光岳楼》对光岳楼匾额的展示介绍

多方合作 发挥学科优势

本次参赛作品充分发挥跨学科合作优势。视频内容以我校(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师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古建筑测绘搭建光岳楼3D结构模型,将光岳楼的历史背景、建筑技艺、艺术内涵以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为介绍我国传统建筑历史与理论提供学科支持;

▲图 7木材年代检测展示

天津美术学院师生通过专业技术,利用无人机航拍,移动延时等拍摄技术,CG特效剪辑技术,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光岳楼的建筑艺术形象、改易过程和构造逻辑;

▲图 8无人机航拍展示

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为本次视频制作提供了全力支持,并在短片中出镜介绍了实地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发现。

▲图 9光岳楼管理处魏主任在短片中介绍题记的发现过程

资源共享 重视科普基地工作

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建立以来,我校依托学科优势与学术积累,共享科研成果,积极联合各文保单位、教育单位多次开展科普展览与教育活动,为公众讲述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与文化内涵。已成功举办“华夏意匠 斗拱之美”中国古建文化研学讲堂、“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建筑”专题科普讲座、“宝相庄严——李鹰镜头下的造像之美”摄影展览等高质量科普活动。此次微视频大赛,更是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师生充分利用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公众科普我国传统建筑历史文化、古代传统营造技术以及我国文保事业的一次积极实践。

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科普基地将充分结合专业科研力量,丰富科普形式与内容,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科普知识,向公众讲述中国建筑与遗产保护故事。

《神光锺暎——光岳楼》完整视频


 天大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https://mp.weixin.qq.com/s/yPqox1AWDjn_-DCJo7Pc8Q

(编辑 赵晖 王敬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