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年时报》 2023年10月24日 08版
本报讯(记者李剑)“秋天的名片·2023第五届红叶季”诗歌音乐会及学生文化活动22日下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
今年是红叶季的第五个年头,冯骥才诗意地将这翩跹红叶比作“秋天的名片”,邀请并欢迎大家来参加红叶季活动,在秋意深浓之时,在秋色撩人之地,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冯研院里,澄心池上搭建的水上舞台,专业演员和文艺界名人,与天津大学师生同台,共同进行音乐表演和诗歌朗诵。音乐会结束后,徐志摩铜像创作者商长虹与冯骥才、各界嘉宾为徐志摩铜像献花。
2015年,时值天津大学建校120周年暨冯研院建院10周年,徐志摩铜像正式落成。谈起缘何为徐志摩立像,冯骥才表示,“本世纪初,来到天津大学(北洋)校园,我便给自己一个使命,要在这座校园里不断去深化人文的意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位年轻人,对徐志摩做过些研究,告诉我徐志摩曾在北洋大学上过学。头一次听说徐志摩曾经就读于我现在工作的天津(北洋)大学,这使我十分汗颜。2013年,我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特意去到国王学院游赏,是因为徐志摩那首深驻中国人心里的名诗《再别康桥》就是在这里写的。如今,在剑桥留学的中国学生把那几句人人会背诵的诗,刻在一块表面平滑的石头上,放在桥边,被绿茸茸的草地一衬,清新耀目。我忽然心动,好像有了灵感。”彼时,冯骥才站在桥上,打电话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说:“何不塑一尊徐志摩像……”
“现在,我把它竖立在校园的一块树叶婆娑的绿地上。我不想叫人看出是‘刻意’放在这里的。我希望就像一个世纪前,诗人散步或走过这里,偶有所思,步履稍停。但这一停,就永远停在北洋的文化史里了,一定会对今天校园的学子们有所触动吧!”冯骥才
中老年时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zlnsb/h5/html5/2023-10/24/node_1.htm?v=1
(编辑 刘晓艳 王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