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科研 > 正文

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高峰教授主持专刊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杂志出版

      2016-01-22       

  

  本站讯 (通讯员 高峰)DNA 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复制机理一直备受关注。DNA复制开始的特定位置被称为复制起始点。对DNA复制起始点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破解DNA 复制过程中分子调控机理之谜、开发广谱抗菌药物以及构建高效克隆载体,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我校理学院教授、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高峰老师受邀担任了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杂志(SCI二区刊物,影响因子3.989)客座主编,主持微生物基因组复制起始点专刊。该专刊收录了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所的十余篇论文。作为天津大学120周年华诞的校庆“献礼”,专刊Editorial特别注明“This article is dedicated to 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Tianjin University (formerly Peiyang University), the first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in China.”为确保稿件质量,专刊邀请到来自于十余个国家的国际化、高水准的资深编辑和评审专家参与稿件的处理和评审,其中不乏F1000专家Frank T. Robb教授,Gregory Marczynski教授等本领域国际权威专家学者。目前,专刊论文已被Nature communication, The ISME Journal, Seminars in Cell & Developmental BiologySCI期刊以及Springer Protocols Handbooks丛书引用。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生物大数据863子课题的资助。

  专刊网址: 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2193/dna-replication-origins-in-microbial-genomes

  高峰教授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张春霆教授,主要从事基于Z曲线理论体系下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共发表SCI论文36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获Google Scholar 700次引用(SCI引用472次,SCI他引410次)。其中,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 (包括 PNA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Bioinformatics) 上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25篇,有7篇单篇SCI他引大于20次,并被Wiley-Blackwell, ASM Press等出版社的30本国际英文专著所引用。作为第一作者为Humana Press 出版的英文书籍撰写一个章节。曾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计划”和“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目前,担任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杂志副主编,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杂志编委,担任教育部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通讯评审专家,中国遗传学会生物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分委会委员等。高峰教授从2007年参加工作起一直从事细菌、古菌和真核基因组复制起始点的相关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已连续四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系统建立和发展了细菌和古菌基因组复制起始点预测软件和数据库。其中,预测软件Ori-Finder单篇引用以及数据库DoriC累计引用均过百次(Google Scholar)。2008年,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的Pakrasi 教授在PNAS上撰文指出,“高和张提出的复制起始点选择标准以及与不同蓝细菌株的比较,使Cyanothece 51142和其他蓝细菌的复制起始点这一问题变得清晰”。在本专刊中,我们与化工学院黄鹤教授课题组合作对Cyanothece 51142基因组的预测结果给出了实验证据。此外,我们的预测结果还多次得到国内外其他研究组的实验验证,关于百余株肠道微生物复制起始点的预测结果被Science期刊论文引用、印证。目前,已有七十余株新测序发表的基因组采用我们的软件进行注释,软件签约用户达到一百余家,其中包括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乔治亚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德国马普学会陆生微生物研究所、汉堡大学生物信息中心,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西班牙国家航空技术研究所等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的研究者。此外,我们还授权美国Bayer CropScience LP公司的科研人员使用我们的软件开展工业研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Pavel Pevzner教授 (ACM院士,NIH计算质谱中心主任) 开设的MOOC课程《生物信息学算法》中也多次提到我们的算法,并在其出版的教材中作为推荐文献加以介绍。

  据悉,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Tianjin University Bioinformatics CentreTUBIC)一直致力于阐述和理解生物数据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通过对张春霆院士提出的独具特色的DNA序列几何化表示方法(Z曲线理论)来对基因组序列进行研究。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网站自2001年开通以来,已成为国内外生物信息学界的一个知名品牌。中心先后完成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先后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PNAS, EMBO Report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Bioinformatics 等具有高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160余篇,共被他人引用6500余次(其中SCI引用4600余次),并被180多种在国外出版的英文专著所引用。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所发表的论文,为天津大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学科ESI Top 1%)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有两篇论文还入选ESI数据库高被引论文。张春霆院士首创用几何学方法(Z曲线理论)来研究基因组,这种独树一帜的研究思路已经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好评。2014年,SCI 刊物Current Genomics曾为Z曲线研究专门出版一本专辑,系统地介绍Z曲线理论及其在基因组研究中的各种应用。这些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甲类,基础研究,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生命科学,1997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生命科学,2008年)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生命科学,2001年)。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教育部前部长陈至立、天津市委前书记张立昌和天津市前市长李盛霖曾于200162日视察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实验室。经过张春霆院士多年来的努力争取,1996年经教育部学位办批准,天津大学设立生物物理学硕士点,200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天津大学设立生物物理学博士点,与理学院有机化学学科共同实现了天津大学这一百年老校理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到2010年,在生物物理学二级博士点的基础上,张春霆院士积极主持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工作。经过同行专家高票通过和教育部批准,天津大学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为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春霆院士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其中有三名博士毕业生成为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获得者,有四名博士毕业生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张春霆院士指导的博士生在学期间还曾获“第七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学金一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奖项。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对我校成功申报生物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天津大学第一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合成生物学973项目、生物大数据863子课题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编辑 彭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