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屈婷)新学期即将开始,新课程就要开讲。思政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社会现实、形势变化联系紧密。中美贸易战是当前国内和国际的一件大事,各行各界十分关注,其中也包括一些专业障碍、认识困惑和理论难题。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教师核心能力专题培训)在蓟州区进行。颜晓峰院长、靳莹副书记组织部分教师利用晚间时间召开了一次小型研讨会,主题为“中美贸易战——课堂怎么讲”。与会教师结合培训所传授的技能方法,围绕如何解答大学生、研究生关于中美贸易战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讨论中,有的老师从专题培训中的“What”方法出发,认为教师自身要先一步系统学习梳理中美贸易战的来龙去脉,在相关课程和课题中向学生讲清楚中美贸易战“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原因、表现和实质等。如孙利老师认为,中美贸易战直接来说是一场经济战,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威胁到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是必然的。秦立海老师则强调,要从历史角度梳理中美关系的变迁,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中美关系使中国受益,也是中国继续发展的条件;中国要应对这场贸易战,但要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讨论中一些老师倾向运用培训的“Why”方法,启发学生对中美为什么爆发贸易战、中国应当怎样应对、这场贸易战走势如何等问题的自主思考和深入学习,把思政课学活,把政治理论用好。周滨老师认为,90后以及00后的大学生,生来就置身于一个已经强起来的中国,他们认为中国就应该跟美国比,但这种比法凭什么、又是为什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李伟、程斯宇、贺敬垒等老师认为,教师要换位思考,正面回应学生对中国当前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疑惑,阐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讨论中还有老师采取培训中的“How”方法,认为应该通过开放式讨论,引导学生由“怎么看”中美贸易战走向“怎么办”。张媛媛、屈婷老师认为,“中兴”事件暴露出来的是中国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性科技创新能力的欠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特别是各工科学子切实讨论其领域存在的“卡脖子”项目,激发学生做新时代创新人才的目标和斗志。
学院办公室成员一起参加了讨论,闫茂源、刘楠在发言中讲到,要以中美贸易战为重要事例和最新材料,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大学生的科技兴国、创新强国意识。
颜晓峰院长在最后的发言中指出,中美贸易战是思政课的新鲜材料和典型案例,也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能不能在课堂上围绕中美贸易战相关的问题,讲清楚、讲准确、讲深入,提高思政课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是对我们的考验和检验。这就要求我院教师要先进入、先研究、先搞懂,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正确认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编辑 焦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