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科研 > 正文

2020年全国高校仪器类专业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0-11-09       

本站讯(通讯员 王梓)2020年11月1日,“2020年全国高校仪器类专业教学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旨在推动全国高校仪器类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委员会主办。会议采用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方式,仪器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协作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代表、全国85所高校仪器类专业负责人及相关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线下会议,来自全国160余所高校的专业教师共计8000余人次通过直播平台在线观看了会议直播。仪器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邾继贵教授主持会议。

仪器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曾周末教授为大会致辞。他表示,近两年我国科技界、教育界谈论得最多的议题应该是怎么突破封锁、怎么解决“卡脖子”问题,芯片卡脖子、仪器仪表卡脖子、传感器卡脖子,但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卡脖子、还是我们的人才培养能力卡脖子,解决“卡脖子”问题,我们从事仪器学科人才培养,责任就更大、任务也更艰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是感知,是准确获取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全国高校仪器类专业应抓住机遇,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理念,以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调共享为途径,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切实提升仪器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教授现场做《智能传感器技术》报告。介绍了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智能微系统技术的兴起以及智能传感器与微系统的发展现状,强调仪器学科及行业发展要准确把握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内涵,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对技术的需求,把握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升仪器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图片 1

图片 3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教授在线做《仪器学科专业的发展机遇与发展规划》报告。强调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的重大机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阐述了仪器学科专业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急需解决的整体性、碎片化、精益化等问题。仪器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理清思路,做好规划,加强仪器类学科专业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中国科协人才培训与服务中心科技人才处处长方四平在线做《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探索与实践》报告。介绍了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背景、探索、实践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考。2018年,中国科协正式启动了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工作,并致力于研究我国工程师制度框架设计,建立完善国内工程能力认证评价标准及认证体系,探索解决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海外从业资格问题及工程师国际流动瓶颈等,促进中国工程能力评价标准与国际主要通行标准实质等效,逐步实现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评估中心专家乐清华教授在线做《抓住认证主线,守住认证底线》报告。结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总体工作导向,详细解读了专业认证工作的“主线”和“底线”,强调以专业认证推动专业建设,以大量的案例分析,介绍如何科学制定专业“产出”,如何通过教学过程和构建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保证达成“产出”。

10月29-31日,还举办了“2020年仪器类专业教学负责人研讨会”,会议从如何开展产出导向的顶层设计、如何在课程中支撑产出的达成、如何建立面向产出的专业运行机制、如何准备专业认证自评工作四个主题进行了专题交流和研讨,现场气氛热烈,各高校踊跃发言,分享本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及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中的思考和经验。

图片 7

教指委致力于长期坚持推动全国高校仪器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专业面向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急剧变革的形势需求,明确毕业生的能力构成,引导专业准确把握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毕业生职业发展提供支撑,确实推进“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的落地和广泛实践,引导专业建设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并有效运行。

图片 9.png

(编辑 焦德芳 倪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