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talent cultivation

“挑战杯”再传捷报!机械工程学院续写辉煌

作者:葛笛编辑:梁绍楠 赵若含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举行。在本次竞赛中,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博士生陈煜团队《潜龙“碳”海-超临界二氧化碳水下特种动力技术》项目从全国2700余所高校、40余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受到《中国青年报》专题采访。

在2024-2025年度“挑战杯”揭榜挂帅擂台赛中,机械工程系硕士研究生赫连乾则团队《四自由度全周期踝关节康复机器人系统》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逄钰家团队《耦合余热回收系统的电驱动无级变速混动拖拉机方案设计》项目获得2项特等奖。

“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赛事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竞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共有640件作品入围主体赛终审决赛,通过公开答辩角逐奖项。

随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演变,海洋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我国所面临的“岛链封锁”态势,已成为制约海上力量投送、战略威慑能力和海洋权益拓展的关键瓶颈。《潜龙“碳”海-超临界二氧化碳水下特种动力技术》项目依托天津大学创新能源动力研究室(STEP-Lab),聚焦新一代海洋核动力装备,开发先进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技术。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微观机理展开研究,通过循环构型-工质-参数协同优化,突破传统效率瓶颈;攻克全封闭透平膨胀发电一体机“热-机-电”耦合难题,提供高效热功转换方案,实现了部件高效小型集成化和工质零泄漏;构建动态控制模型,提升系统变工况适应能力。最终形成了一套能够高度适配深海环境特征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为提升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地位、实现深度蓝海作战能力提供关键支撑力量。

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已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蝉联天津赛区冠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最佳创业项目、共青团中央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天开杯”创聚津门全国大学生智能科技创新创业挑战赛冠军等近200项高水平荣誉。超半数毕业生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兵器集团、中国广核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在制造、动力、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担任重要职务或技术骨干。未来,我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天大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打造“思政赋能、协同提质”的专创融合项目制课程新体系,建设“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赛课一体产教协同新平台,塑造“强内生、大共生”的新工科师生共创新生态,以科教融合、产教融汇持续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