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校团委供稿)走出大山与回到家乡,哪一个才是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更好方式?在天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组织指导下,国家级贫困县甘肃宕昌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们,组成了22支辩论队伍,围绕着“走出大山/回到家乡是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更好方式”这一辩题,在为期两周的辩论赛场上,对自己的成长选择、家乡的前途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思考。
2020年5月4日,正值五四青年节之际,为了丰富服务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引领面临成长选择的少年一代在关注个人前途命运的同时,勇担家国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天大研支团策划举办的宕昌一中“传承五四精神,勇担家国使命”辩论赛正式开赛。

支教团成员们根据宕昌当地人才外流、处于深度贫困的现实情况,以“建功立业”为关键词原创辩论命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实现个人发展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之途径。同时,由于这是宕昌一中第一次举行校级辩论赛,研支团成员根据学生的特点,量身打造“专属”赛制,将“成长”主线贯穿于比赛始终,在比赛过程中,既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兴趣和能力提升,又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开拓格局视野。

参与辩论的22个班级代表队,自第一场起,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比赛的准备中。为期两周的比赛也见证着每一位少年辩手的蜕变和进步。

这些大山中的孩子们,从第一场比赛时面红心跳、甚至无法清晰吐字的紧张,一步步锻炼出了从容自信的台风;从开始时论据不足、观点格局狭窄的窘迫局面,逐渐跳出只关注“个人是否受到重用”、“个人社会保障是否完备”的循环,从更开阔、多元的角度聚焦青年能够成就的“功”与“业”,以及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意义与贡献。这些少年辩手在格局上的成长,给参加评审的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在辩论赛决赛现场,看着这些原本沉默寡言、羞于表达的孩子们,正镇定自若、娓娓道来地上演着精彩的“唇枪舌战”,既结合自身实际又引经据典,宕昌一中陈校长难掩欣慰,“这些站在高远格局思考的孩子们,是宕昌未来的希望。”

研支团成员在比赛点评中,勉励学生们“能够在少年时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予以思索,是一生中难得的成长机会,将成为不灭的星火,在人生每一个艰难时刻给予热望。”

5月19日,宕昌一中校长陈雄,政教处、教务处相关负责老师参加颁奖典礼,并为表现突出的6个班级、16名最佳辩手、5名优秀指导教师颁发了由天津大学宣传部、招生办、校友基金处资助的奖品。



至此,本次辩论赛圆满结束,但研支团成员希望比赛带给孩子们的思考不会停止:辩论赛所持观点是队伍整体的选择,不能代替每个人内心的答案;而这两方观点也没有高下之分,只要努力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担当、有抱负、有情怀的青年,在未来,有机会走出大山也不将故乡抛在身后,选择回到家乡建设也不让自己的眼界囿于山里,这样,不管选择走出大山,还是回到家乡,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编辑 刘晓艳 陈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