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活动 > 正文

天津大学“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事迹报告暨精仪讲堂举办

      2021-04-24       

本站讯(通讯员 焦璇 刘智宇)4月23日上午10:00,天津大学“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事迹报告暨精仪讲堂10期——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会在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由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和精仪学院党委主办。宣讲报告团团长、甘肃省武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梁朝阳,宣讲报告团成员、第二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八步沙林场职工贺中强,第三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管护员郭玺,武威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洁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到场宣讲。报告会由宣传部副部长王鑫主持。

image.png

报告会在现场展播的“时代楷模”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先进群体事迹宣传短片中拉开帷幕。短片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八步沙林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同时,短片展示了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的职工,凭借着“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愚公精神,将“沙逼人退”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人进沙退”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

第二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作了题为《为了那个绿色的承诺》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八步沙在治理之前“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的景象,为了守护生活的家,为了父老乡亲们的安稳日子,土门公社漪泉大队主任石满,党员郭朝明、贺发林和张润元还有社队干部罗元奎、程海、常开国决定种树治沙。一场令大家损失惨重的“5.5”沙尘暴更坚定了大家治沙的信念。虽然面对着大部分树苗枯萎、资金匮乏和环境恶劣等多种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从第一代治沙人到第二代再到第三代,从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到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一共用了38年。并且他们相信,只要他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治,像愚公移山一样干下去,总会有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那一天!

image.png

第二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职工贺中强作了题为《就是拼了命,也要把沙治住》的报告。他介绍了父亲贺发林在决定治沙之后,从不喊苦不喊累,被别人叫做“死脑筋、老倔头”也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即便是病倒之后,贺发林还是笑着说,“你要好好把树种下去,要是树毁掉了,就是对不起我”。他紧跟着父亲的脚步,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八步沙,打井、埋水泵、提水,在九死一生中终于把治沙事业发展了起来。他说,“现在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治沙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一定要一直干下去”!

image.png

第三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场管护员郭玺作了题为《接续奋斗志不移》的报告。他介绍了爷爷郭朝明每日早出晚归,坚持治沙的事迹。风沙肆虐的八步沙并没有阻挡爷爷治沙的脚步,反而也把他背进了沙漠。他开始认识沙漠里的一草一木,也和治沙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爷爷的辛苦到大伯的顽强再到他不动摇的坚定,是对家乡深沉的爱和对治沙的坚韧不拔支撑着他们一步一步地走过来。随着治沙事业的发展,传统的人力治沙效率逐渐变低,他并没有不懂变通,而是迅速适应新形势,学习驾驶装载机、挖掘机、挖草机等,让治沙事业变得更科学、更标准。

image.png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袁洁作题为《写在大漠上的壮美诗篇》的报告。她介绍了自己三次走进八步沙,了解八步沙和探寻八步沙的故事。第一次,她看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风沙迷茫,而是一片林草相间的绿色林地。第二次,她看到的是葱茏的林海、鲜艳的花海,是以绿色为主基调的一片土地。第三次,她看到的是科学治沙、绿色发展的三步沙,是增收致富的金窝窝。她说:“这片林子是六老汉一把炒面一碗凉水‘吃’出来的,是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来的,是一代又一代治沙人怀着‘黄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的坚定信念拼出来的。”

image.png

宣讲报告团4位成员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在场的师生深受感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三代治沙人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的艰辛历程和奋斗精神。

image.png

2019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侯攀登说:“‘六老汉’和八步沙林场职工的治沙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他们那种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精神,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如果有机会,我真的想到八步沙林场实地调研、学习体会这种精神。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我一定要心怀家国,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努力把自己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将来把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2017级工科班本科生张又文说:“听了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经历,我深受感动。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将汗水挥洒在荒漠,终于改变了‘沙逼人退’的现象。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们将毕生精力倾注在如此壮丽的事业里,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敬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更美好的家园。同时,他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深深鼓舞了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会向他们学习,锲而不舍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2017级测控专业本科生何银收说:“今天学习了‘六老汉’三代人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和鼓舞。他们身先士卒,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主动出战,用生命去与黄沙抗争。他们这种几代人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我们广大的青年党员们,也应该用心去学习其中的精神,并继承此精神来建设祖国,身先士卒,为人民服务,努力奋斗。”

(编辑 焦德芳 于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