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观点 > 正文

观点|从科技创新与教育领域公共投入的视角理解经济周期

      2019-12-26       

 澎湃新闻讯 | 刘大勇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政府也在实现角色转换及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投入与健全。

依据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与通过教育形成人力资本,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但就科技创新及教育方面的公共投入及公共服务如何影响经济周期,已有研究缺少系统讨论和充分检验。另一方面,近年来获得很多关注的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竞争锦标赛”模式,其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更多是在短期内观察到和显现的,对长周期经济发展的影响仍缺少充分检验。

10DDC 

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孕育创新动能及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正面效果是逐步显现的。

图为2016年12月15日,宁夏中宁县宽口井中石油希望学校的学生们在吃免费午餐。  新华社资料图

对于现有研究的不足,这份研究试图提供一个基于科技创新和教育领域公共投入考察经济周期与长期发展的分析视角。

研究对230个城市(其中位于东部地区的城市有98个,位于中西部的城市有142个;包括211个地级市、15个副省级城市)自2003至2016年涉及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支出、科技创新及教育领域公共投入、城市环境及人口情况、政府收支与政府官员等多个维度的三十余项指标进行了统计观察。

具体测算指标包括: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占其财政支出的比重,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社会保障支出,文化医疗方面的公共福利,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特征,地区经济发展及经济政策,人口规模与密度,地区经济增长的目标与实际增长率,地方政府官员特征,等。基于此,研究进行了长期面板数据的统计观察和实证模型分析。

科技创新与教育的公共投入带来长期效应

研究显示,如果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及教育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在当年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与经济绩效出现了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3.460)。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负相关的系数在逐渐减小(从-3.460逐渐减小为-0.268)。到第5年,地方政府加大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投入力度的举措呈现显著的积极效果(相关系数为0.416)。

换句话说,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孕育创新动能及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正面效果逐步显现的。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可能对经济绩效没有“立竿见影”的带动作用,但是如果当下缺失相关投入,而只在一些看似可以在短期内带动经济绩效的项目上过度投入,其结果可能是:不仅长期的经济发展会受到不利影响,那种短期的“立竿见影”的拉动作用也会逐渐消失。

具体来讲,正因为公共服务在短期内可能没有显著推动经济增长,过度关注短期经济绩效的地方政府更可能忽视在科技创新和教育领域的公共投入;长期来看,这样的举措反而可能会助推经济增长步入下行周期。

其中理据在于,当存在“竞争锦标赛”压力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如果过度看重本地区短期的经济绩效,可能会竞相实施包括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可以短期内带动经济指标的项目,而不愿实施甚至削减无法快速拉动GDP的公共服务投入(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教育领域)。这种短期的经济激励,看似可以快速拉动增长,但一方面,短期内的大量投资项目可能导致规划不科学、重复建设等问题。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缺乏在科技创新及教育方面公共投入的支撑,导致创新活力不足、创新资源匮乏、人力资本的发展不充分,不利于形成有效运用资源的市场环境,可能最终令经济呈现短期被拉动而长期无以为继的“竭泽而渔”困境。

所以,如果地方政府过度看重某些单一的经济指标,并过多依靠短期举措拉动经济,从而忽视甚至挤占科技创新和教育领域的公共投入,其结果是在长期反而可能出现“经济下行”的“事与愿违”。反之,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的公共投入其实是逐渐优化市场资源的“活水”,尽管从投入到见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市场环境的完善需要长期积累、不断培育和持续努力,但可以为经济的长期健康运行及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短期拉动效果的改变与经济转型发展

研究还进一步证明:如果处于缺少长期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短期手段的效果也会逐步减弱

事实上,短期手段对经济绩效产生的激励与拉动作用,正是依靠了长期公共服务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所形成的长期“红利”;而如果在科技创新和教育领域的长期公共投入不足,有可能过早地将经济增长拖向下行的周期。(参见下图)

73AA

短期的经济拉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图中趋势线中,最底部的黑色实线是我国历年GDP增长率的预期目标,最顶部的虚线是230个城市GDP增长率目标的平均值,中间的虚线是各城市所在省份的GDP增长率目标平均值。红色实线是我国历年实际GDP增长率。

从图中趋势可以看出,地级市政府会在上一级政府设定的增长目标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增长目标。其中隐含的倾向是:各地方政府为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可能竞相实施能快速见效的投资项目,从而有可能在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如果缺少了科技创新和教育方面公共服务对市场资源的优化,短期呈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长期内会消失。从图中也可见,代表实际经济增长率的红色趋势线与预期目标(最底部的黑色实线)逐渐接近了。尽管地方政府还会在上级政府所提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增长目标,但相关拉动增长的举措的效果无疑在减弱。

本研究还发现,通过近些年来的转型发展,短期性的经济拉动举措对地区公共支出的扭曲影响在减弱。相较于2003至2016年的总体样本回归结果,基于2012至2016年这段时期样本的实证结果验证了地区的短期经济拉动手段对公共服务产生的扭曲作用在变小(同时变得不显著),这体现出地方政府近些年不再仅仅关注单纯拉动经济增长的途径,而是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转型的举措,在科技创新和教育领域努力加大公共投入。在使用了工具变量方法对此作用过程进一步识别之后,得到了同样稳健的结果。

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市场环境

本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与教育领域加大公共服务的努力,短期内可能没有显著推动经济,但长期来看却会显著带动经济发展,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长期性的动态特征。其政策启示意义在于,对市场环境的培育和完善需要政府长期持续地努力。

市场不仅是资源配置的环境,也不仅被看作一种均衡状态,市场是各方参与者发现机遇、建立信任、有效合作及运用资源完成创造活动的过程。为了方便各市场参与者将创新意愿付诸努力及配置资源,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更小的摩擦力和更充分公共服务的保障支持下,市场可以持续激发创新的活力的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如果长期缺少在科技创新及教育方面的公共投入,经济周期可能会过早进入下行阶段。包括科技创新和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不仅可以提升公共福利,长期来看还会对经济发展及经济周期形成正面效应

地方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自身由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及发展潜力,考虑实际经济发展基础与发展路径,重视完善营商环境、培育市场等对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工作内容,以为创新驱动发展建立良好的市场基础 。

地方政府通过提升在科技创新及教育方面的公共投入及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可以不断培育市场的活力,提升本地对资源和人才的吸引力及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基础。

(本研究由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刘大勇、研究生徐春发,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余泳泽、研究生容开建,及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张俊艳共同完成。原文以英文撰写,近15000字,出版信息如下:Dayong Liu, Chunfa Xu, Yongze Yu, Kaijian Rong and Junyan Zhang, Economic Growth Target, Distor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Business Cycle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9,doi.org/10.1016/j.chieco.2019.101373。本文是对该研究主要思想的介绍,由刘大勇撰写。具体技术细节请参考原文。)

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293403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编辑 赵习钧 王芷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