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学府迎来新掌门 31年“老天大”上任新校长
本站记者 刘晓艳
“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不辜负师生的期望”,这是钟登华在履新天津大学校长一职之际的肺腑之言,是承诺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要求。
9月30日下午,在天津大学教师干部大会上,中组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任命钟登华为天津大学校长。
事实上,天大人对于钟登华非常熟悉。这位坦诚在1985年刚进天大校门读硕士做学生之际就“由衷地喜欢上了天大”的人,已经在天津大学学习、工作了31年。在履新校长之前,他已经在天津大学副校长及常务副校长的岗位上工作了12年。
翻开钟登华的履历,用“年轻有为”来形容他丝毫不过分:31岁破格晋升教授,46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专家。从1996年开始从事学校的管理工作,33岁任天津大学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之后曾担任过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后一直兼任研究生院院长,主持了天大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担任校长助理直至副校长、常务副校长,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领导创建了国家首批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并致力于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
钟登华在接受采访时坦言,31年的天大履历,让他由衷地深爱这所有着120余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而天大“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办学方针以及脚踏实地的作风也早已成为他身上挥之不去的烙印。“心怀感激、永生不忘”是他对天大的感情。
深情之下,他更清晰地知道,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他身上肩负的重要使命。三年前,他牵头负责了《天津大学章程》的起草工作;去年5月,他又牵头组织了天津大学“十三五规划”的起草工作。在他心中,有着天大“双一流”建设的蓝图和路径: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他深知,要实现这个目标,天大一定要培养最优秀的学生,建设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办大学就是办氛围。在钟登华看来,这里所说的氛围就是大学文化,办氛围就是要塑造最优秀的大学文化,营造一种坚持立德树人、勇于创新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能够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对学者的尊重,对学术的崇尚。
对于如何做好“校长”的工作,他提到了三个关键词:创新、担当、服务。
对创新的深刻理解,源于钟登华青年时期做科研的切身感悟,以及他担任领导工作的实践体验。钟登华读硕士期间,他承担了一个很具创新意义的课题,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研究水利工程建设问题,这个创新方法一直影响着他的科研工作,也让他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2011年,他作为主要负责人创办了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是他推崇的实验室文化。他在分管科研工作时,通过制定政策来鼓励原始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他在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时,通过抓毕业论文的创新,使研究生毕业论文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在他看来,协同创新正是驱动发展的重要模式。
实现创新,改革是必由之路,而改革需要勇气与担当。他曾领导的天津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打破了导师终身制,在队伍建设上引入竞争机制,使得研究生教育与国际通行政策接轨。在他看来,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
“大学里只有老师和学生,为师生服务是校长的无上光荣。”在钟登华看来,主动服务是大学校长之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在负责天大新校区搬迁过程中,曾深入搬迁单位调研近30场,汇总梳理相关问题100多个,召开了20多次搬迁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搬迁任务。
如今,这所有着悠长历史的百廿学府在历届领导班子和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正在向“世界一流”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而她新的掌校人显然对此信心十足,并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支持天大发展。“天下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他也将投入超过百分百的才智和精力,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