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人物 > 正文

盛宣怀与“实事求是”

      2016-04-28       

天津大学档案馆 张世轶

  盛宣怀,一生“做高官做大事”,成就显赫,在近代中国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等众多实业领域开先河,诚然,盛宣怀的事业在给中国带来新实业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家财。在教育上盛宣怀也出手不凡,恢弘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南北呼应,成为时至今日谈近代中国教育不可回避的肇始。

  对盛宣怀的研究,随着上海图书馆藏“盛宣怀档案”的开放利用,呈现出客观、深入的特点。学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不同于以往史学界,认为盛宣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贡献良多,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至少“11个第一”:1872年拟定中国第一个集商资商办的《轮船招商章程》;1880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19世纪70年代在湖北“勘矿”;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真正称得上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19世纪末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1897年建成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并于1907年被清政府任命为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尽管学术界对“11个第一”的认同不尽相同,但是从办这些大事中折射出盛宣怀的过人精力和才干,的确令人谓之惊叹。

  盛宣怀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些大事,一个人如何能够涉猎这么多领域,又如何可以在这些近代中国都不曾有人接触过的领域独占鳌头。当时中国仕人诚如张之洞言:“官不通商情;商不顾大局;或知洋务而不明中国政体;或易为洋人所欺;或任事锐而鲜阅历;或敢为欺瞒但图包揽而不能践言”,而盛宣怀却被张之洞、王文韶在保举他的奏折中誉为通晓“官法”“商业”、“洋务”,盛本人“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于是,不禁猜想他的做事风格和原则,直到收集工作资料时在上海图书馆藏盛档中,偶然间发现,盛宣怀在给朝廷奏稿的篇末署名后,经常留有“实事求是”章迹,猛然间有醍醐灌顶之感。

  盛宣怀奏稿中存有“实事求是”图章印迹,欧阳圻在其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盛宣怀与南洋公学》一文中也有提及:“令笔者惊奇的还有,盛宣怀在上奏朝廷的奏稿中,经常在其署名后加盖‘实事求是’的图章。这一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关键词,竟然也被盛宣怀奉为圭臬。”

  对于“实事求是”,大家能够耳熟能详,缘于毛泽东将其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然而,“实事求是”并不是毛泽东创造的,究其来源,源于班固在《汉书·河间献王传》中对献王刘德的描写,称刘德对待古文经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义在于要辨明古代文物、典籍或文献的真假、对错、是非,从这一起源看,“实事求是”首先是一种训诂、考证、校勘,继而其倡导的是一种质朴无华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究其历史,盛宣怀将“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处事原则、做事准则,就不足为奇了。值得称奇的是,盛宣怀创建的中国近代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北洋大学堂的校训就是“实事求是”,而这个“实事求是”据校史专家考证是由爱国教育家赵天麟任北洋校长时,总结前20年的办学经验总结凝炼而成。虽然盛宣怀作为北洋创始人将“实事求是”奉为行为准则,与北洋校训的来源到底有着直接还是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遗憾得并无从而知,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挖掘,然而可以推见盛宣怀的“实事求是”正是其事业能够走向成功走向鼎盛的重要保证。盛宣怀所处的年代,是近代中国“转换”的年代,在西方枪炮的冲击下,古老的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形态上都发生着变化,在一个变动的年代欲有所成就,就必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根据实证求索真相。“实事求是”体现了在变中求稳,在变革中求自强的精神。

  至于盛宣怀与实事求是的渊源、盛宣怀为何会在奏稿中加印实事求是的章迹、在何种奏稿上加印有何隐义、何时开始启用此枚印章、印章的下落以及盛宣怀与北洋大学校训“实事求是”的关系等等诸多谜一般的问题,还有待深入探索。“实事求是”一词自问世,到盛宣怀,到岳麓书院,到北洋大学,到宾步程湖南工程学院,到毛泽东,到中央党校,影响了多少从古至今的中国先贤学者,已无从知晓,但其思想内核已经被不同的历史时代的国人认同,并渐融奋斗探索的行为原则和做事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