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跋涉中延伸
——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部
高级工程师何宇
何宇,男,1971年11月出生,河北保定人,中共党员,硕士文化程度。1994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部高级工程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何宇工作经历很简单,从天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便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五院”)载人飞船总体室。“神舟六号”飞船研制发射时,何宇担任总体主任设计师之职,后担任载人二期型号副总设计师,现任“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副总设计师。从走进五院那天开始,他与载人航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其中学习、磨砺,成长为飞船研制队伍中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曾于2008年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颁发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3年曾获由人事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授予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2005年曾获院级“神舟六号研制突出贡献”奖,1999年、2000年两获型号首飞院级三等功,所负责或参与的多项课题曾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
在艰难中启航
何宇常打趣地说自己是“苦出身”,老总也经常开他玩笑,说他是“钻地沟出身”。这都源于何宇入五院后刚开始从事的工作。
1994年到1998年期间,何宇从事的是飞船辅线工作。当时航天城工作区正在建设过程中,何宇负责一项技改项目——建设故障对策试验室。当时这个试验室承担的任务之一是把“神舟一号”飞船发射的图像、声音数据在航天城演示厅播放出来。此前五院发射卫星时,星上数据基本是通过一个调制解调器,以几K速度传回来,更没有实时图像传输。但是这次不同,这次要把发射场发射实况和数据实时传到五院中心,在演示大厅里显示和播放出来,工作量非常大。
这个项目虽然属于飞船的辅线工作,但因为是我国第一次发射飞船,发射时会有很多领导要到演示厅观看,因此该任务也极其重要,必须干好。于是,以何宇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工作。
“那时,我们试验室一无所有,数据处理的软件没有,数据通道没有,投影系统、音响系统也没有,都得自己去集成。数据传输要先传到唐家岭对面的北京中心,再从北京中心传到试验室,那时感觉所有种类的活都干了,高端一点的有设计方案、集成硬件、编制处理软件等,低端一点的有大夏天顶着烈日往北京中心一天走三四个来回去协调问题,去海关报关,去机场仓库提进口设备,为设备布线等,感觉差不多把试验中心所有的线缆沟都钻遍了。”回忆起往事,何宇记忆犹新。
试验室在何宇组织下,在几个年轻人这样的苦干下一点点地建成了,并在“神舟一号”飞控任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让何宇记忆最深的是在“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的那天。“当天我正值夜班,早上5点多飞船落地后,大家非常高兴,之后坐车回家。我一上车立即睡过去了,醒来已是下午了。因为发射前一天忙着调试线路、音频、图像、数据接收设备,和北京中心联调,一整天没合眼。发射当天,要看“神一”飞行数据,又是一天没合眼,这样就足足有48小时没睡觉,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的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老同志指点,不懂得怎样去获取机关的保障支持,许多事都凭着热情去蛮干,做了不少事倍功半的事,不过反过来想这也是好事,让我闯过了吃苦耐劳这一关,之后再脏再累的工作我也不怕了。”想起那时有点狼狈的自己,他笑了起来,笑容中透出满意。
在实践中成长
“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曾说过,中国航天需要的是合格的工程师。做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这也是何宇的座右铭。日常的每一项工作,他都注意用工程的理念去处理,尝试用最合理的方案去满足用户和上级的需求。2002年,何宇承担了我国飞船仿真系统的研制工作,负责总体方案的制定和抓总。这是我国第一代航天员训练模拟器的核心模块,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借鉴,用户单位提出的要求也不明确,并且坚持要按他们自己的方案实施。何宇接受任务之前双方就方案问题一直僵持不下。进入任务组后,何宇仔细分析了用户的需求和承制单位的实际能力。之后,何宇带领任务组同志与用户单位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用方案、数据和飞船现状去说服对方。何宇说:“那时对方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方案,就看我们的了。是‘两总’系统给了我们工作的指导和关怀,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接下来,他带领任务组同志查阅资料,走访分系统,咨询老专家,“数据仿真的概念逐渐在脑海中形成。接下来,仿真方案、内部数据接口协议、外部数据接口协议、网络通信协议等一系列方案就变得水到渠成。当我最终写出一本厚厚的飞船仿真系统方案送交用户评审的时候,大家都很满意。”在何宇的主持下,按照这个方案,不到半年的光景,飞船仿真系统就完成了调试并交付航天员训练。“通过从事这项工作,我一方面得到了作为一名项目负责人的磨砺;另一方面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提交的方案应该是比较合理的,而不能片面追求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从质量和进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神七”中振翅
2005年“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完成后,载人航天二期任务开始了,何宇被任命为副总师,2006年开始投入目标飞行器方案设计工作,大约用了一年时间,他就完成了这部分工作。2007年春节,“神舟七号”飞船处于总装阶段,拥有参与研制神舟多艘飞船经验的何宇被调入“神七”型号任务。春节刚过,走马上任的他立即组织了几项工作:对“神七”总体方案做了全面复审;对技术状态更改项目进行了全面复审;把作为设计依据的接口数据单,集中力量全部重新审查了一遍。由于工作量很大,前后花了将近半年时间才把工作做完。
对总体方案设计进行复查后,何宇发现了一些原设计考虑不周的问题。此时何宇并没有全盘否定原来的设计,他首先拿出自己的意见,之后跟相关人员沟通、讨论,详细讲解坚持原方案可能引发的其他问题,一次谈不透再谈,直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其耐心程度以及对工作的负责精神,赢得了全体人员的支持,使复查工作收到良好效果,一些潜在的隐患也得以避免。
对于“神七”队伍来说,“神七”飞船技术状态复杂、研制工作量大。何宇要应对大量的方案设计、更改、试验验证等工作。比如“神七”取消了轨道舱留轨功能,轨道舱电源被取消了,只有从推进舱的电源穿过返回舱再为轨道舱供电,导致的最直接问题是轨道舱电压下降。舱外服工作电流大,对供电电压要求高于一般设备,电压稍低时便无法符合舱外服的要求。为解决这问题,他想了很多办法,从方案上计算轨道舱压降并实测验证,最终的对策是增加升压设备,满足轨道舱电压要求。
“神舟七号”面临类似的研制难题还有很多。第一次舱服试验过程中,两套舱外服话音非常糟糕,噪音、失真,自听、啸叫等现象纷纷出现,甚至分辨不出受试者说的是什么。出舱活动中两名航天员以及地面控制中心的配合非常重要,而协调配合的关键在于保持话音的通畅,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尽快得到解决。何宇组织总体和测控通信分系统人员积极与航天员训练中心沟通,统一思想,说服他们在繁忙的舱外服研制中抽出设备和人员配合查找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大量的图纸分析、接口复查和联合测试,终于发现了整个话音回路中增益过大、隔音度不够、音频变压器失音严重等问题,并完成了更改方案。后续的舱服联试中,当清晰的话音从话音通道传下来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脸上都洋溢着会心的笑容。
在细节中磨砺
提到何宇,他的好朋友朱光辰这样评价道:“何宇人很实在,工作作风严谨,现在虽在领导岗位上,但工作仍抓得很细,有些事也总是身体力行。诸如下班时关没关电等细枝末节的事,他都会注意到。”
在发射场,那些关键程序,如大系统联合测试、待发段协同工作程序等,都是何宇的“小发明”,里边的内容十分详尽。后来即使交给年轻人写了,他每次也会认真地阅读别人写的内容,提出里面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当时作为室主任,他完全可以把工作交给别人去做。”朱光辰解释说。
何宇担任“神舟五号”的飞船工程师时,对于航天员在船上进行的操作,他都要先进舱验证。因为航天员就是用户,在飞船交给用户使用之前,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想得很周到。他想到航天员登船时,要穿着航天服由轨道舱下到返回舱。船上设计了脚踏板、扶手等辅助装置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如遇紧急情况需要航天员紧急出舱,要求动作快,飞船上设计的这些设施是否会钩挂航天服?何宇决定亲身体验一下。“于是他就借了一身服装,试了一下。穿上压力服行动不太方便,胳膊举不高,脚也抬不起来,比平时难度更大,我在外边都为他捏了把汗。”想起这事,朱光辰记忆犹新。
就这样,为了让航天员进出舱的过程更安全可靠,何宇亲自穿上压力服,在热控船上把进出舱这个过程演练了一遍,验证出所有设计都符合要求。
踏实做事,认真做人,这就是何宇。
在坎坷中跋涉
在十几年工作经历中,何宇也遇到过苦恼的事。那是“神舟五号”任务完成后,飞船“两总”派何宇做载人航天二期的方案论证。“这一干不要紧,竟一下找不到北了。我是运输飞船论证组组长,原以为二期好搞,在一期基础上改改设计就行了,结果实际干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何宇的话里没有丝毫矫饰,句句透着实在。
这件事对从小到大一直很优秀的何宇刺激很大,他一下子陷入了低谷,工作进度和质量都不能让领导满意,挫折感更使他觉得有些抬不起头来。“这对我来说是以前没有过的,领导对我的工作一直都比较满意,而这回却变成这样,所以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停了一下,何宇又真诚地说:“当时感觉做一个全新型号的方案只有热情和态度是不够的,还要丰富的知识和论证经验,虽说干了十年,大体上也算是骨干和老同志了,但干起论证来才发现,十年里属于自己的、能沉淀下来的积累却没有多少。回想起来,当时把时间都用在日常的忙忙碌碌上了,从睁眼忙到天黑,没有更多地思考总结和真正踏实的学习、充电。”
吃了很多苦的何宇突然发现,自己在一心想有所突破、再进一步的同时,却没有什么可用来做资本的。一时间,茫然与失落向他扑面袭来。到2004年9月总体方案告一段落的时候,何宇本人还是对论证不太满意,他颇有感触地说:“现在想起来,应该在工作中善于分配自己的时间,挤出时间学习。因为当今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有时我们跟老专家们开会,发现他们了解的世界先进航天动态比我们多得多。原因是他们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而我是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
从那时起,何宇便下定决心:加强学习,下个十年不能再这样过。
在人生中攀登
在一段时间里,何宇在工作之余积极地获取知识,院里组织的讲座和课程,只要有空就去学,通过这样的“恶补”,感觉肚子里有些东西了,也逐渐走出了思想的低谷。他说:“没有你学不会的,只有你认识不到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弱项,着重强化,必定会提高,当弱项变强项,就不再会畏惧,游刃有余,这是来自何宇的自信。“神六”任务完成后,何宇再次被领导委派做二期目标飞行器方案论证工作,这也许是命运对他的眷顾,他可以实现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的愿望。“神五”之后的方案论证曾让他为难过,但同样是方案论证,他把这当成新的机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因为思想上有了准备,知识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对工程的研制规律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一年多的奋战,在2006年底,目标飞行器方案按进度要求通过院里的设计评审,方案设计阶段工作圆满完成并获得了领导的肯定。从研制“神舟五号”至今,何宇参与了多个载人新型号的论证,对于他无疑是种锻炼,做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挑战自我,提升能力水平,领导安排的初衷正是如此,而他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与研制一期任务时期相比,“神舟七号”出厂前的何宇略有些消瘦,他表示,自己虽然身体上疲劳但心理上很充实。完成了研制发射工作,看着队伍一天天成长,心里很欣慰。何宇称自己在完成“神七”任务过程中有很大收获,看问题的角度、高度也发生了变化,对科学发展观的领悟、航天应该怎么干、载人航天该怎么干,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不满足于以前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即可的想法。他把人生比作翻山,自己在不停地往山顶爬,克服各种困难到达山顶,虽然眼前会出现另一座山,但有了先前的经验,便可以从容面对,去追求山顶那无限美好的风光。人生如此,一直不停。
在事业中“铺路”
航天的未来在于人才的培养。对于培养年轻人,何宇从来都是十分关注的,也能尽己所能热心地教授。执行“神六”任务时,由于先前有过切身体会,何宇特别注意对室里新来年轻人的培养。飞船总体室近年参加工作的新同志较多,他们对飞船研制过程不太熟悉,总装、测试过程和发射场准备发射过程都没参加过,虽整体素质比较高,但工作经验不足。针对此情况,何宇有意识地组织培训。“神舟六号”出场评审期间,工作也是特别忙,何宇特意挤出半天时间,把新同志集中起来,把整个飞船总体研制过程给他们讲了一遍。虽然讲课只用了半天时间,但他亲自准备讲稿,做成幻灯片播放,花费了不少工夫。幻灯片内容做的很细很全,各个阶段的研制都有文字、有照片,每个典型的大型试验,每个重要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特点,还包括曾经发生过的比较典型的技术问题案例,还有发射场的工作程序,都有详细讲解。这些足见他的良苦用心。
到了“神七”阶段,带好新人特别是总体团队,是何宇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他的最大愿望。尽管自己已身为副总设计师,但出身总体的他,深知总体队伍成员的成长难度很大。因为总体工作涉及领域广,智商和情商要求都很高。在他心里,完成好任务是第一重要的,而合格的研制人员无疑是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从“神五”到“神七”过程中,研制队伍不断更新,到现在,带年轻人更是迫在眉睫,“神七”技术状态改变多,给型号队伍带来压力也大,年轻人由于缺乏经验极易犯错,有着丰富经验的何宇更体会到自己身上担子的份量。“让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并不仅仅是把知识教给他,更重要的是要让被教者学会、做到位,型号的工作质量才有保证,队伍的建设、创新思维、想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等等都要教给新人,遇到事就像解剖麻雀,一点点摆清楚,事情为什么会出现、应该如何解决、下次怎么办,要手把手交给他。”何宇举例道:“比如跟某个分系统协调一个技术问题,你怎么协调,跟哪个层面人协调,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对方关注的是什么,分歧在哪,分歧到什么程度,这是一种没有定量规定的工作,不同人协调结果很可能不同,对新人来说难度就很大。”何宇教年轻人的时候就是这样掰开、揉碎了分析、讲解,“教课的老师有上完课的时候,对于我则随时都是上课时间。”虽然有点开玩笑的味道,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这样。“可喜的是,年轻同志基本素质都很高,而且愿意学,悟性也高,只要按照以上思路去教,都没什么问题。”经过“神七”的锻炼,年轻人已经成长起来了,交给他们的任务都能很好完成,何宇更有理由开心地笑了。
回想2008年我们国家经历的多种磨难,干好“神七”的意义便在何宇的心里不知不觉得到升华,用“神七”的成功使国家重新振奋起来的愿望油然而生。对于自己,他则提出更高要求,一定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把工作做好、做到位,用成功给我们国家鼓气,为我们航天人争气。他是这样做的,而且也做到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何宇是在我国飞船研制取得成功的脚步中逐步成长起来的,飞船研制工作给了他巨大的挑战和自强的动力,相信在载人航天事业的牵引和带动下,何宇前进的脚步会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