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学生记者团记者 李春雪 侯艺然)“做学化工的人中金融最好的,做学经济的人中最懂化学的!”这是天津大学2017年优秀学生标兵,化工学院2014级本科生张子勰的梦想。
据了解,张子勰平均分92.54,GPA 3.90,包括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24门课程分数高于95,三年来始终位居精细化工方向第一(1/65),应用化学专业第二(2/98),获得国家奖学金(连续两年)、天津市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1%,天大仅两人)等荣誉,是学生眼中当之无愧的“学霸”。
但这位“学霸”,高考的时候是压着分数线进的天大。当时他一度非常不自信,也很迷茫,不知道未来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既然我是个学生,那就先好好学习吧”,张子勰决定先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打好基础。而现在优秀稳定的成绩背后,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昼夜不停歇地苦下功夫。张子勰介绍,他只是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保持高中时候的方法、状态,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注意效率。“可能在别人都比较懈怠的时候,我能一直坚持吧。我不喜欢拖到截止期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从不刷夜,总是尽早把事情规划好并做完,不然我两个专业那么多事情,到最后肯定会忙到忘了,赶出来的成果也不会是精品。”这是张子勰给出的他的学习方法。于是,优异的成绩、老师的鼓励等各种力量,使他慢慢确立了自信,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地完成了成绩平平向“学霸”的逆袭。
学习优异的同时,他的实践经历也并不单调。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2017年海峡两岸青年学生领导力论坛参会代表、天津市南开区审计局实习、慰问走访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学习、实践两不耽误的张子勰,却又与我们印象中目标明确、理想远大的“大神”截然不同,他的成长成才之路似乎总是顺其自然、且行且珍惜。“学习课业等搞得自己会很忙,所以我几乎没时间去细致考虑所谓梦想。只是希望自己做好当下,多学点东西,做的宽一点,为将来创造更多选择。当然,我非常佩服大学开始就有明确目标的同学,比如就要出国等等,他们会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这样的话,梦想是一定会实现的,跟我比起来也能省很多力气。”张子勰从来不否定任何一种生活学习状态,“只要是自己认真负责的选择。”
于是,扎实的基础之上,他选择了“跨越”。“既然未来不可预测,何不抓住现在,拓宽领域,给自己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呢?”张子勰再一次用他的超强“逆袭”为我们展示了人生可以如此宽阔。大二上开始辅修南开大学金融双学位,巨大压力之下实现化工到金融的跨越;跨专业在国家杰出青年姜忠义老师指导下主持一项名为“石墨烯基膜的制备及其多重传递机制集成优化”的国创项目,实现精细化工到化学工艺的跨越;现在的他,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将于大四下学期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完成毕业设计(4人/全校),他将加入印度裔教授Madhumita B. Ray的课题组,研究“饮用水处理中海藻消毒副产物的测定与控制”,这是跨国和化工到环境科学的双重跨越;保研路上,张子勰选择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博连读项目,以探求中国工业的出路与振兴为志向,这是工学到经济学的跨越。
跨越路上,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令张子勰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辅修南开大学金融学双学位时,单学期课程最多达45学分,而他的专业课本身就比较多,期末的时候经常会有自己的专业课与辅修课考试“撞车”的情况,于是常出现一天两考、两天三考、三天五考、七天九考,有时寒假还要撰写课程论文……面对强大的课业压力,很多同学都选择了中途退出,他也经常焦虑。但他总是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有时候是我们自己高估了所谓的困难,只要坚持一下,再回首时,你绝不会后悔。”面对往事,张子勰已然能够平静叙述。
张子勰生活中常常打打乒乓球,偶尔游游泳,喜欢散步和骑单车,也读读哲学类的书籍,似乎总能把繁忙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舒适安稳。言及性格、生活态度等的成因,张子勰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他的父母。今年十一,家人来天津看他,临别之际,父亲的一句“你该懂得感恩,感恩母校,天大给了你太多……”,让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儿盈满热泪,一直从天津站走到小白楼。“路上一直在想父亲的话,想天大这些年给我的机会和荣誉,以及教会我的实事求是,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因为懂得感恩,或许我才会坚持去做很多事情。我觉得感恩是我们该具有的重要品质。”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是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奋斗方向。”面对未来,非典型性理工男给出了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回答。
(编辑刘晓艳 闫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