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学生记者 吴闰桂 金玲)天津大学“穿越”了几十年的课堂笔记,4月9日在海棠季系列活动之“天大精神的另一种写法”上集中“亮相”。这些“笔记”、“作业”的作者们也来到了活动现场,与青年学生们共同回忆学校往昔严谨的治学精神。
许嘉敏是和她老伴儿一起来的,她已耄耋之年,却耳聪目明,头发打理的一丝不苟。“天大的变化很大,我是看着天大一步步走来的,我的一生都在天大了,为天大工作了一辈子,这辈子和天大是离不开了,我们回来看看,看看大家。看到自己的母校越来越好好,心里很激动。”
学校为许老师准备了两张照片,一张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张是在天大工作时的照片。她对学生们说:“要珍惜时间,学生时代时好好努力,不要虚度”。
刘凤春交给学校的是大二时候的笔记,说起这份笔记,他心里其实是很舍不得的。这本笔记陪了他很多年,从青年到中年再到现在,一直都存着。“我一直带着这个笔记,看到的时候就想到自己在天大的日子,在天大求学的日子让我学会做人要实事求是,这是我一生都受益匪浅——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工作时候的态度”,他说,“我们那时没有这么热闹的海棠季。但是也会在海棠树下学习聊天。”刘凤春聊起学生时代的舞会、大喇叭广播操,感慨良多:“时间过得真快”。
刘芳是这次负责接待的同学,也是第三届实验报告的特等奖获得者。获奖的实验报告是平时作业中的一份。有时候,她也存疑,在如今电子化的时代,书写字体的工整是否还有必要?“但是我想,一份好的书写,更多的是对老师的尊敬,对学习的热忱,对工作的严谨。就像今天学长们说的,这是我们作为学生可以做到的,并且应该做到的。”她还谈起以前在学校的校史馆里看到的老校长茅以升批改过的作业,“作业里老学长们严谨工整的作图和现在的电脑作图比起来都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