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专题新闻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正文

【先进典型】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赵乃勤:认真做人 踏实做事

      2016-03-18       

  编者按:在天津大学广大的教职员工队伍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心怀党和人民,攻坚克难,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心系人民群众,爱岗敬业,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用无私的奉献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他们心有大爱,率先垂范,以一流的业绩为天大赢得荣光,为党旗增添了光彩;他们以身作则,贯彻群众路线,是我们的身边为民务实清廉的榜样!本专栏介绍了他们的优秀事迹和感人精神,号召更多的党员干部甘于奉献,“实干兴校”,为实现我们的天大梦、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对于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身上所担负的责任,赵乃勤这样说道,“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还只是一块原钢,需要经过锻造、变形、热处理、加工等过程才可成为一块好钢,成为社会这部大机器上的重要零件。......将学生塑造成为有用之材,......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对于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赵乃勤这样说,“作为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承担起培养学生成才的使命,

  以博爱之心去关爱学生,以高尚品德去影响学生,以丰富知识去传授学生。”

  “要讲奉献,肯于付出,才能获得回报”

  提到“对赵老师的最深印象”,几乎所有学生都折服于她的勤恳和严谨。作为金属材料系的系主任和教学科研骨干,赵老师身上肩负的工作任务很重,她每天几乎都工作到深夜,常年辛勤的工作使她患上了严重的腰间盘托出,有时候疼的走不了路,但是每逢她的课,她都坚持第一时间出现在讲台上。在《合金固态相变》的教课过程中,合金相图上任何一个旁人看来无关紧要的细微差别都意味着合金材料的不同结构和属性,为了让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清晰地看到相图上的每一处信息,“赵老师对教学课件PPT中选用图片的清晰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清晰度、颜色、大小,每一张都要经过她的精挑细选才能过关,错别字更是找不到半个。”

  虽然是学生眼中的严师,但是随着严格一同悄然流露出的还有赵乃勤对学生的满腔热爱。“赵老师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休息”,但是只要是和学生有关的事,即使再忙,她也会尽力在第一时间关注。本科便就读于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的沙军威回忆起大四撰写毕业论文时的情景时说,对论文进行4、5遍修改是常有的事,每修改一遍赵乃勤都要亲自审阅并提出意见,“时常是我夜里11点交稿,当天深夜还能收到赵老师的修改意见。不仅有实验方法、论证结构等方面的详细意见,就连论文里的标点符号错误使用都一一标记出来。不仅是我,每位她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论文都是这样一字一句推敲修改下完成的。”

  正是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关注细节和对学生的备至关怀,成就了赵乃勤的桃李芬芳。多年来,她培养的学生中,有的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一等奖、天津市大学生科技竞赛特等奖、宝钢特等奖;有的在本科期间就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获得了发明专利。2010年,她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何春年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要敢担当,勇于负责,才能赢得信任”

  作为具有工程背景、承担过国家重大工程研究项目的教师,赵乃勤深知,我国工程领域面临人才严重短缺问题,因而亟需在专业教育中加强工程人才培养。党员的责任感和教师的使命感使她在专业教育中敢于坚持并不断创新,致力于学生工程实际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专业教学中,作为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基础课程《合金固态相变》的负责人,赵乃勤教授在课程中坚持把基础性、前沿性理论问题与工程应用实践有机结合,把难度很高的核心专业理论通过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前沿话题和具体的工程案例巧妙结合、详加分析,使让人感觉枯燥深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难到几乎完全啃不动的‘硬骨头’,在赵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耐心细致的分析下变得简单易懂”,2011级金属学硕士研究生沙军威这样说道。由于坚持不懈探索教育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改革,赵老师先后荣获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赵乃勤在其担任系主任的金属材料系中率先提出并坚持“工程实际案例”教学法,在本科生集中实践环节中设计“金属材料失效分析”课题,要求学生针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失效金属零件,通过“查阅资料-方案设计和论证-成份与组织结构表征”,分析失效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她还鼓励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学习工程知识,从生产一线获得第一手资料,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工程意识。

    赵乃勤还积极鼓励和支持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激发学生的奇思异想并鼓励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尝试,她的实验室常常可以看到本科生专注于实验、与老师和研究生讨论科研的情景。金属材料专业2004级本科生刘远同学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到赵乃勤教授的课题组开展实验和科研工作,赵老师鼓励并指导他将实验数据和成果整理成论文:刘远先后完成3篇学术论文并申报1项专利;赵老师还资助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作口头报告,因此刘远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有一位波兰科学院专家邀请他去做本科毕业论文,并提供了全部费用。回忆起恩师,刘远这样说:“《合金固态相变》课程是我科研生涯的第一课。赵老师的实验室永远是敞开的,她鼓励任何人进入实验室学习,支持我们的想法,耐心指导。在异国他乡求学,我也有足够的自信,赵老师教给我的是一种能力,一种方法。”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

  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传。赵乃勤教授经常说:“老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在你身上会看到自己的将来,老师的一言一行将对他们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三十年来,她也是时刻以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让自己成为学生们身边的榜样,成为学生们对照自己言行的镜子。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赵乃勤十分注重学术研究方向的开拓,对待科研难题始终孜孜以求:她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热情和执着的科学追求也不断影响和带动着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们。

  2003年,她带领团队开始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的探索,对于这样一个的崭新课题,无论是金属材料还是化学气象沉积制备复合材料,单一传统学科都无法解决,研究工作开展之初便困难重重。研究工作遇到了瓶颈,没有参考资料,没有成功数据,很长时间没有进展,一些研究生对科研选题产生了怀疑,出现了焦急的情绪。困难面前,赵乃勤一方面组织大家深入探讨、全力攻关,一方面积极与相关学科的开展合作,并且告诉大家:“科学研究不能计较付出与回报的比例,只有出于对科学的兴趣、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才能够摒弃功利的心理,静下心来专心的投入到研究中,才有可能取得进展和突破。”在她的坚持和带动下,实验组最终解决了碳纳米材料在基体中分散不均的难题,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金属基体上成功制备出了结构可控、分散较均匀的碳纳米材料。2010年,课题组完成的“碳纳米相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成果获得了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该成果可用于制备轻质高强和导电导热复合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电子器件等领域。

  作为学院党委委员和金属系主任,赵乃勤老师始终把建设一个平等友爱、积极向上、融洽和谐的集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个和谐而富有活力的集体正是在赵乃勤的带领下,近十年来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00余篇),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如先进材料、美国化学会志、材料化学、应用物理快报、冶金汇刊等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申请专利8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多项专利进行了转让。这个集体,2005年被评为天津大学建设和谐校园优秀团队标兵,2006年被评为天津大学工会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荣获天津大学“最佳党日”创建活动一等奖,2008年被授予天津市教育工会和天津大学“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称号。也正是在赵乃勤老师身体力行的影响下,金属材料系老师们始终心系学生,关爱学生,把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困难放在心上。在金属材料专业成立五十周年庆典上,在赵老师的倡导下,成立了“金属之光”奖(励)学基金,金属系老师包括退休教师率先捐款,在庆典当天即在各界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下,筹集了30余万元,该基金用于金属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优秀学生的奖励和贫困生的资助。目前该基金已奖励和资助了近十位本科生和研究生。

  在天津大学金属材料专业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国科技最高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北洋大学杰出校友、天津大学名誉教授师昌绪到校祝贺并留下亲笔题词:“金属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类关键材料,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发展前景光明,祝愿共同努力不断开拓创新”。赵老师和她的同事们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以服务建设、振兴学科为己任投身科研,以言传身教、德才兼备为原则培育人才,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实现着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和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编辑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