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专题新闻 > 两会·天大声音 > 正文

【两会·天大声音】科技日报:鼠目寸光怎能造就大国工匠

      2016-03-15       

首页>媒体报道

【两会·天大声音】科技日报:鼠目寸光怎能造就大国工匠

2016-03-15

《科技日报》20116年3月15日3版

  两会话题

  “核电里面的压力容器,需要高级焊工来完成。但我国有多少这样的电焊工?”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印杰委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制造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大幅增加。但不少企业还是发现,即便愿意拍出高价,高级技工依然“一将难求”。

  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代表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困惑,“在一流高校里,哪些专业是为培养‘工匠’设计的?我们的教育供给是不是出了问题?”

  当下,在转型年代的中国,高级技工需求旺盛。但诸多代表、委员告诉记者,因在观念、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缺陷,“大国工匠”数量严重不足。

  “三观不正”怎能培养大国工匠?

  “一说职业教育,人们一直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目前,只有考不上大学的孩子,才被迫选择职业教育。其实,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国民教育,每个人都该在工作全过程中接受终生教育。”何寄华说。

  印杰则告诉记者,在我国的教育中,存在着“三观不正”的问题。第一个是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不正。一谈起教育,人们就奔着研究型大学去了,而忽视了工程师、技术员、高级技工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另一个不正,是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落点理解不正。”印杰表示,“职业教育不能只是职业技术学院的事。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教育供给侧改革也必须跟上。高等教育也要培育应用型人才。”

  印杰告诉记者,在职业教育中还存在着对于“接地气”的理解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倾向,一说接地气,就自觉不自觉地和低水平画上等号。印杰说,“我们说的接地气,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甚至是和国际化接轨的能力。”

  职业教育能否跟上经济转型步伐?

  上海大众发动机厂维修部总监徐小平代表说,“比起设计研发人才,我们更缺乏将图纸变为产品的高端制造技工。我们企业有一支150人的技工团队,里面能成为顶级技工的不到10%。多数技工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没法再上去了。”

  分析其中的原因,徐小平认为,主要是职前教育的生源不够好,“目前,企业技工90%来自于职业技术学院。这几乎是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才有的选择。因而技工群体文化底子普遍偏弱。”

  除了“文化底子”不够好,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章华还认为,中高职与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衔接不畅,也阻碍了这部分人实践技术能力的提升。而在课程的专业设置方面,也还有待与企业需求加强对接。

  “未来的高等教育,应着眼于‘中国制造2025’和‘工匠精神’,分类发展,既培养研究型人才,也要培育应用型人才,来应对高端制造业对技工素质的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学院体系的学生,也要有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的渠道。”何寄华表示。

  校企如何融合以定制高级技工?

  “培养应用型人才,亟须解决校企合作、产校融合的问题。”何寄华说,“从总体上说,我国还缺乏深度对接机制和有效合作模式。这就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搭建企业和高校、职校间沟通对接的公共服务平台。”

  何寄华介绍,“近年来,长沙市在积极打通职业技术类学生从中专到大专、到本科到研究生这个链条上的学习提升渠道,已经做了一部分,但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徐小平也认为,应用型人才培育应该是面向企业需求的定制化教育。但是,现有应用型大学,大多没放开自主招生权,也没对课程设置自主权。这就造成了现在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脱节。

  我们应该加快培养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代表已然准备行动了。科技日报记者获悉,天津大学与另外八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达成共识,采取措施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力。李家俊说,“十年时间,我们至少要培养20万达到国家标准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记者 俞慧友 王延斌)

  科技日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6-03/15/content_33396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