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故事一:让技术为书籍添一双翅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校图书馆在不停更新自我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理念和系统设备,更好地服务读者。
当今国际上的众多优秀图书馆、国内知名高校图书馆、公立馆先后采用了不同类别的RFID标签技术来提高图书的借还速度、管理模式,并大大改革了盘点手段,为图书馆自动化进程起到了催化剂一般的作用。天大新校区图书馆在9月12日开馆之前顺利完成了所需的所有RFID安装调试。
调研:项目初期,我们通过网络信息,发表论文情况,以及和天津上海等已有RFID设备的高校图书馆联系,多次前往现场学习调研,深入我国主要RFID设备制造商公司内部考察,对RFID技术和设备有了宏观认识和初步了解。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在我馆进行了详尽反复的论证实验。
实验:RFID波频不同,设备效果也有极大差异,尤其对于磁条有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图书馆以跨部门项目组形式,对RFID设备,书架实际情况反复试验。我国图书馆中大部分采用双面架,这就对图书盘点定位的RFID天线频率有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为此,我们向馆里申请购买了相应设备,不断测试论证,并一度对双面架加装小孔铁丝网试图建立一种金属屏蔽来阻隔RFID信号误扫。
论证:经过专家指导,同仁帮助,我们最终决定采用超高频RFID标签。一方面,该类标签与可冲销磁条较为平稳的共存,互不干扰,相互弥补。另一方面,该类型标签也可以在定位盘点过程中充分发挥RFID特性。
招标:招标现场,我们尽量模仿图书馆开馆后的实际情况,采用同等书架,并且制定了严格的评审制度,最终招标到理想成果,且从实际上为学校图书馆节省了经费。
故事二:齐心协力保服务
电子阅览室是图书馆乃至整个学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同学们提供了电子文献阅览、互联网利用、网络教学和培训等诸多功能,图书馆系统部一直把建设功能齐全、稳定且前沿的电子阅览室、培训教室等电子信息设备服务平台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片段1:提前规划
今年年初,图书馆的施工已经接近尾声。网络与设备部署的好坏关系着整个图书馆的后续建设,系统部李增志主任带领系统部全体老师来到新校区实地考察现场,我们无一不为这样一座富有“空间形象、文化内涵”的最美建筑所惊叹。然而,压力也随之而来,要建设怎样一个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高的图书馆才能与之相匹配!我们第一站来到了电子阅览室,首先要确定电源、网、光纤的位置,然后根据电脑桌预计的摆放情况,经过与布线施工方的沟通和建筑施工方的反复确认,在保证安全合理的前提下,总结出了一套初步可行的方案蓝图。
片段2:布线施工
随着新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电脑桌摆放完毕,布线工作也随即展开,布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子阅览室今后的使用与发展。布线的第一步是要根据电路图电路的分布,确定用电线横截面的粗细,以及布置电路控制,测算网线与电线所需要的长度,然后再将电线网线分别部署,最后连通交换机。为了方便学生使用以及今后设备的维护,布线时特意多增加了电源插座。负责布线的施工单位经验丰富,将网电线预留出一定的长度且做好了清晰的标识。当然,布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偶尔会遇到电源跳闸,插孔没电等问题,物业和施工单位积极排查,使困难得以及时解决。
片段3:通风工作
电子阅览室前期常常处于封闭状态,气味不能很好地释放,为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和拥有良好的上机环境,我们必须把通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因此,在布线期间,我们每天早上到电子阅览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通风系统打开,所有窗户打开,在此感谢物业师傅们的积极配合,为电子阅览室营造了更舒适的环境。
片段4:选课日
开学在即,电子阅览室往年都会有大量的同学来上机选课,这学期是新校区上课的第一学期,电子阅览室会迎来比往常更多的同学。然而我们也遇到了一个难题,供货商没有办法在选课日期之前供货!通过与经销商、供货商反复联系与沟通,最后在选课日前安装了一批高性能的备用机,以保证同学们选课的顺利进行。选课日当天早上八点前,同学们就陆续走进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部的同事为新同学选课提供指导,共同保证了同学们顺利完成选课。
片段5:系统部署
正式机器到位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系统的部署了,通过联想软件实现对系统和软件安装,以及硬盘还原保护。我们为同学们安装了访问数据库软件,以及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方便大家使用。
上述的五个片段是电子阅览室建设的缩影,电子阅览室建设离不开物业部门和施工单位的支持,更离不开图书馆其他部门老师的帮助。今后的日子,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将图书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扎实地进行下去。
(编辑 朱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