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学生记者 王芷璇)第四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于11月28日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报告厅举行,记者专访了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
问:三年前光明日报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初衷发起了对西北联大精神研究?
答:说到为什么发起西北联大的研究,就要说到我们的同事。我们光明日报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大家有什么好的选题,就会集体讨论。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我就发现,这是一个过去人们讨论得较少,而又必须让全国人民知道的事情。西北联大在民族危难的时刻,通过西迁,通过跟原来西北的高校的合作,造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景观。这就促使我们产生这个想法:我们媒体来搭建平台,让和西北联大相关的高校能够挖掘自身历史,研究大学精神。所以我们就提出了这个创意。(这个创意)得到了西北联大相关的众多高校的大力支持。它(西北联大第一届论坛)很快就在西安举行,在西北大学这个地点举行。当时西北大学的老校长张岂之先生非常兴奋,作为东道主——一个老校长,他在大会上大声疾呼,称要认真挖掘这段历史,恢复荣光。弘扬西北联大精神,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我们也非常欣慰。这也是和西北联大本身的历史、西北联大人的努力联系在一起的。
问:您认为西北联大在中国大学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您对于西北联大精神如何理解?
答:西北联大的起点是民族遭遇入侵、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气质,这个气质就是以民族大义为重,担起振兴西北乃至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不畏艰苦,战胜困难,以中华复兴为己任,这么一种精神是和它的形成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是民族危难,就不可能有这次西迁和这次校级间的合作。正因为有西迁和校级合作,才形成了西北联大精神中特别明显的那种奋斗、团结、坚韧不拔的气质。
问:那您觉得对于西北联大的研究成果我们还有哪些方面亟待加强?
答:在三年前,已经有一批先行者研究西北联大,出了不少成果。据我知道,当时有一些教育史专家、教育研究专家写了不少文章。论坛举办三年来,这种进程加快了,成果更加丰富了。这次是第四届论坛,我看到论文集是厚厚的一本,非常丰富,里头既有对历史的研究,也有对大学精神的研究,对今天怎么弘扬西北联大精神的研究。我认为现在跟三年前比起来,已经完全不同了,(对西北联大精神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大家都来研究,都来关心。社会的认知度也提高了。我今年致辞里说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学之道》中,专门有一部分讲的是西北联大的历史,我觉得这个国民认知度已经很高了,所以就研究成果来说,进入了新阶段,但是还有继续努力的方向。
问:天津大学是西北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月份迎来了120周年校庆,算是一个新的起点。您对未来天大的发展有什么寄语吗?
答:我已经是第二次来天津大学了。去年来到天津大学老校区,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参观了校史馆,校史馆是我看到的高校校史馆里水平比较高的——专门由一栋建筑改造,内容很丰富。对天津大学的历史与现状,我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我觉得新校区的建筑体现了西北联大精神,就是不断地开拓,打破现状,勇于挑战困难。我觉得天津大学作为西北联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好地弘扬了西北联大的精神,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者。天津大学展示了很光明的前景,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现实的辉煌。我对天津大学充满感情,并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天津大学未来将成为整个北方,乃至于中国大学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