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专题新闻 > 校训百年 > 正文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确立百年纪念大会举行

      2015-06-06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确立百年纪念大会举行

  本站讯(记者 闻雪昆 摄影 王建泽) 2015年6月6日,天津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确立百年纪念大会暨《我们的校训——实事求是》一书首发式在天津大学举行。同期,“实事求是”名家书法作品展在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开展。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天津市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于立军,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戈金亭,赵天麟校长之子赵寿民,天津大学天津市校友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张元龙,天津大学北京校友会荣誉会长、原三峡集团副总经理袁国林,北洋大学校友、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冀生等领导嘉宾出席了纪念大会。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校长李家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余贻鑫以及学校天津校友会和北京校友会的校友代表,学校机关部处、各学院(部)和直属单位的负责人,以及部分学院的教师代表和退休教师代表,历届“天麟班”学员代表也参加了纪念大会。纪念大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李义丹主持。

  大学校训是大学的灵魂,它彰显着大学的精神积淀和文化传承。今年是天津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确立百年,也是天津大学建校120周年。肇基于1895年的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百年前,法学家、爱国教育家赵天麟在执掌北洋大学期间,总结了北洋大学办学20年的经验,首倡“实事求是”为校训,并一直延续至今。百年来,“实事求是”的校训已经成为融入天津大学师生校友血脉的文化基因,成为师生校友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坚守。

“实事求是”名家书法作品展在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开幕

  上午9时,百年校训,精神传世——“实事求是”名家书法作品展在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开幕,也拉开了纪念活动的帷幕。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宣布名家书法作品展开幕后,各位来宾和师生校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展览。此次展出的120幅书法作品,是从2010年至今收集整理的众多书法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包括社会知名人士、天津大学校友及师生书写的“实事求是”及对其的解读。展出作品中既有王学仲、冯骥才等文化界名人的墨宝,也有韩国国会议长金炯旿、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人士专门题写的作品,既有两米长的大幅,也有四尺平方的书作,“文为德表”,书以载道,展出的书法作品充分生动的诠释表达了对“实事求是”理解和认识,也带给大家对于“实事求是”更多的思考。

李家俊向“天麟班”学生代表赠书

  上午9:30,天津大学“实事求是”校训确立百年纪念大会暨《我们的校训——实事求是》首发式在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一层报告厅举行。各位嘉宾、教师代表及天麟班学生代表参加了纪念活动。纪念大会由李义丹主持。首发仪式上,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向“天麟班”学生代表赠送了此书。经过6年的积淀,天津大学整理收录了国家领导人、学校部分掌校人和杰出校友、书画名家、社会知名人士书写过的“实事求是”及解读文章,最终使得《我们的校训——实事求是》得以出版发行。全书分为领袖篇、掌校人篇、校友篇、师生篇和名人篇五部分,通过大量的图片、丰富的史料和不同的人物视角进一步深入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加强对“实事求是”校训的思考,进而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引导师生爱国爱校、严谨治学。

朱丽萍在现场讲话

  朱丽萍在纪念大会上讲话。她充分肯定了天津大学对天津发展的重要贡献,指出,校训是一所学校人文精神、办学目标最简洁、最凝练的表达方式。“实事求是”精神已经融入到天大师生的文化血脉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她强调,要深刻认识实事求是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要将“实事求是”的精神落实到办学治校各个方面,将弘扬“实事求是”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开展“三严三实”的内涵要求相吻合、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相吻合。“实事求是”是天津大学的精神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她希望天津大学秉承“实事求是”的校训,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办学方向,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着力谋改革、促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师生创新创业,为天津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刘建平在现场讲话

  刘建平表示“实事求是”的校训是天津大学百年办学理念的核心和集中表达,是办学理念与特有精神的表征形式。“实事求是”是一种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感、无私的高尚情怀和诚实守信的人格操守。以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爱国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天大人的共同精神追求,成为天大文化软实力最集中的体现。每一位天大人都应该在认识和处理任何问题时一丝不苟地践行“实事求是”的校训,传承校训文化,弘扬校训精神,凝练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天大人,才能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才能逐步把天津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作出天大的贡献。

  纪念大会上,与会人员一起观看了《百年校训,实事求是》专题片。嘉宾、校友代表、师生代表分别结合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教学科研情况以及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和认识在纪念大会上分别发言。

张元龙在现场发言

  张元龙校友以“实事求是、卓尔不群”为题,谈了自己对“实事求是”校训的认识和感受,他说自己现在还记得在天大求学时班里流行的口号“你吃透了吗?”,这种“实事求是”的学风潜移默化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习惯。发言中,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天津大学校友会积极筹措资金在新校区建立赵天麟塑像;二是希望学校校史馆等有关部门加强研究挖掘更多的代表人物;三是不仅要实事求是,还要卓尔不群。

袁国林在现场发言

  袁国林校友在讲话中回忆了在天大求学时受“实事求是”校训影响,并在毕业后工作50多年中对校训的体会。他表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的征途中,真正需要的就是这种“实干、能干、求真、务实”的精神。如今,我们更应该赋予“实事求是”校训新的内容,紧跟形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勇攀科技高峰。

赵寿民在现场发言

  赵天麟的儿子赵寿民先生回忆了父亲在北洋大学的工作情况。赵寿民在纪念大会上回忆说:爱国的教育家、孝顺的好儿子、宽严相济的好父亲、不贪小利的人,是父亲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父亲赵天麟是“实事求是”校训的首倡者,而“实事求是”校训之所能够延续至今,一方面它是最好的治校方法,另一方面也符合北洋人、天大人的气质与精神。

余贻鑫在现场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余贻鑫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说作为一位老教师,他深知即使在工程科技上(学术上)敢于态度鲜明地坚持实事求,有时也是很不容易的,必须学会忘我,同时能从全局利益出发,把握好策略,但无论如何不能违背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是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文化血脉,早已成为一种基因传承下来。

  

巩金龙在现场发言

  青年教师代表、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巩金龙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实事求是”就如一盏明灯、一把标尺,指引我们的方向、规诫我们的行为,我们都应时刻以“实事求是”为准则,恪守学术道德,将校训的精神发扬,这是我们新一代天大人应有的风貌。

吕雪栋在现场发言

   为激励广大学生党员从入校起就牢记并践行赵天麟校长树立的“实事求是”校训,天津大学自2009年8月成立新生党员“天麟班”,培养新生党员先锋。吕雪栋同学作为天麟班第一届学员发言,表示身为天大学子要以赵天麟老校长的话“实事求是,永作羮墙。愿本校训,互助勿忘”自勉,将实事求是的精神一代代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