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正文

第十三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闭幕

      2019-07-22       

第十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闭幕

推出“中国岩土工程未来展望•2019天津共识”

本站讯 (通讯员加瑞)7月21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天津大学、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天津市建筑学会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等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在天津闭幕。大会以“岩土工程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对我国近年来土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闭幕式由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大会组委会主席郑刚主持。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名誉理事顾晓鲁,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阳升,中设设计集团副总经理张炜,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院长谢永利,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高玉峰,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刘松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所长高文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姚仰平,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秘书长张建红,本次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席、天津市建城基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刘永超等出席了闭幕式。

大会组委会主席郑刚主持闭幕式

组委会主席郑刚代表组委会向联合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和支持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联合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颁发了纪念牌。闭幕式上,张建民理事长介绍了第一届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学术报告大赛的基本情况,并向获奖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组委会向联合承办单位颁发纪念牌

组委会向协办单位颁发纪念牌

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大赛获奖代表合影

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大赛获奖代表合影

与会期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召开了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了第十四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的承办单位为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席刘永超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薛强在闭幕式上进行了会旗交接仪式。

会旗交接仪式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张建民理事长作总结致辞。这次大会注册代表2573人,投稿论文935篇,期刊收录论文391篇,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121篇,参会人数、投稿论文数和收录论文数均创历史新高,近3万人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开幕式。这次会议还举行了多个分论坛,包括院士专家高峰论坛、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奖论坛、岩土工程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岩土工程新技术及新设备论坛、岩土工程青年专家论坛、土力学教学示范与研讨会等。451人在会上进行了演讲交流,包括8个大会主题报告、8个大会特邀报告、4个院士与专家特邀报告、15个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奖特邀报告、4个国际专家报告、60多个主题特邀报告等。最后张建民理事长肯定和感谢了天津大学等12个承办单位、11个协办单位、13个支持单位及100多位大会工作人员和青年学生志愿者对该大会的成功举办所作的贡献和付出。

张建民理事长总结致辞

组委会主席郑刚宣读“中国岩土工程未来展望•2019天津共识”

基于岩土工程同行长期的思考,经过本届大会国内外2500多名与会代表广泛深入的交流,经过与会院士与专家的总结凝练,研讨并形成了“中国岩土工程未来展望•2019天津共识”,并由大会组委会主席郑刚在闭幕式上进行了宣读:

“面向未来的岩土工程应具有:韧性、绿色、智能、人文的品质。不懈追求岩土工程品质提升,坚持创新引领岩土工程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岩土工作者的使命。

链接:

岩土工程的品质

韧性:岩土工程与民生息息相关,岩土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几乎无处不在。突破传统安全理念,建立岩土工程新的安全观,提升岩土工程抵御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引发严重灾害并最大程度保持其功能,以及在灾后尽快恢复其功能的韧性性能,是岩土工程支撑韧性城市建设、韧性社会建设的重要品质。

绿色:绿色是指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造质量优良、经济效益长久、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岩土工程,以及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的生态岩土工程,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岩土工程由于其特点,在工业化、节能、节材、降耗、环境友好、生态保护方面还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

智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传统的岩土工程正在面临第四个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和发展机遇,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与创新,推动岩土工程建造、服役和维护的智能化,是新时代岩土工程品质的重要方面。

人文:人类建造工程,工程服务人类,人与工程密不可分。工程承载着不同的人类文明和地域文化特色。岩土工程对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文化传承等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培养有求实、求真、求新的科学精神和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文精神的工程师,建立有人文精神的工程观,对于提升岩土工程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岩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不懈追求岩土工程品质提升,创新引领岩土工程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岩土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编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