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专题新闻 > 中国共产党天津大学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 > 师生感言 > 正文

【十次党代会】明东教授:构筑一流学科体系,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2017-12-29       

  

  

  问题1:请您谈谈对第九次党代会以来(2012年以来)学校事业发展成就的总体感受。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召开了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对学校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战略谋划,确立了以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按照“形上形下、达材成德”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2012年,学校召开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战略部署,在我校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五年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突出特色,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改革,内涵发展,各项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五年来,经过我校党委和党员带领全体天大人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学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层次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了《天津大学章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北洋园新校区正式启用,学校进入了多校区办学的新时期。

  五年来,我校的学科结构持续优化,学科质量稳步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天津大学25个一级学科参评,14个学科进入A类(前10%),占参评学科总数的56%,较第三轮学科评估有较大提升。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档,在四轮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第一。

  天津大学各项事业取得的卓越成就令全体师生、校友振奋和鼓舞,也为学校加快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进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问题2:十次党代会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将深化“五项改革”,推进“五个一流”确定为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请您谈谈认识和理解。

  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社会主义大学的“新三步走”战略。今后五年将是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向“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五年。深化“五项改革”、建设“五个一流”,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将关系到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能否最终实现。

  人才培养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作为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我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则是要“培养具有家园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整体要求是德才兼备。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通专整合、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又要加强本研衔接,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全融合。

  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一流师资队伍将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的主力军。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坚持实事求是、严守科研诚信,自尊自律、率先垂范,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引进和培育并举,畅通各类人才的发展通道,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一流师资保障。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科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平台和载体。学科水平是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师资水平、支撑条件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在一定学术领域的集成和综合表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本质上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因此,我们一定要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科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研成果转化是学校实现服务社会功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工作方针,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

  环境氛围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办大学就是办环境、办氛围。一流大学需要有与之相衬的一流治理体系、一流学术氛围、一流大学文化、一流校园环境。因此,我们一定要全面深化内部治理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要发扬严谨治学的校风,严格治学标准;要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契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建设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问题3:请您谈谈对“深化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打造一流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本质上就是要打造一流学科,要发挥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推进学校事业的全面提升。资源配置属于学科规划范畴,是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深化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打造一流学科,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天津大学以“五一并举”—“一横、一纵、一内、一外、一交叉”为工作主线,即重点实施“优化横向学科布局、完善纵向治理结构、加强内部质量保障、扩大外部合作交流、大力推进学科交叉”,稳步实施顶尖学科(TOPS)计划,通过深入凝练学科方向,梳理整合学科资源,凝聚形成学科建设合力,分层次地开展学科建设,努力建设若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学科,大力推进学科交叉,打破学科间的体制机制壁垒,进一步促进学科和谐共生式发展,逐步形成高峰凸显、高原崛起、交叉融合、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

  在学科布局的宏观层面,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主战场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不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巩固工学优势,大力发展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兴办医学,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特别是发展医学学科是天大人跨越三个世纪、传承两个甲子的梦想和期待,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使命与担当。2017年,我校面向“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全面加速拓展医学板块学科布局,先后推动成立“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和天津医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天津医院正式挂牌“天津大学天津医院”;与天津医科大学深化合作联合共建“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兴医三部曲”的奏响初步奠定了学校“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格局。

  在学科方向的微观层面,要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将有限的学科资源投入到重点支持的学科方向上,力争达到世界一流,形成国际竞争力。学科方向在学科建设中起着引领作用,是学科建设内容的核心和灵魂。学科能否做出创新性的成绩,选择、凝练合适的研究方向至关重要。学科队伍的汇聚、学科资源的配置和学科平台的建设均要围绕着学科方向进行。举例来说,在2016年的我校光学工程学科国际同行评议工作中,评议专家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建议,指出“天津大学光学中心应聚焦2到4个研究领域,并把资源投入到这些领域,跻身世界最好”,这一建议充分体现了凝练学科方向对一流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学科治理的制度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探索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强化目标和绩效管理,推进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提升资源使用效益。一方面,在“TOPS”计划中,推进学科交叉平台建设,通过现有资源盘活、体制机制创新、引导性经费投入、相关政策支持等举措,深入推进高水平、实质性的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打破学科、学院(部)、学校之间的壁垒,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与转化,打造学校未来学科发展的动力引擎。另一方面,在“双一流”建设中,推进学科领域建设,通过跨学科合作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实现学科的进一步交叉融合。学科领域建设将成为未来天津大学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新工科建设“天大模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学科结构优化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总之,天津大学第十次党代会开启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社会主义大学的新征程,相信学校未来通过优化综合性学科布局、推进建设顶尖学科计划、完善学科管理体制,深化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一定会使更多学科和领域进入世界一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天大的贡献,为天下人,做天大事!

  

  (编辑 朱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