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学校建校122年来,为祖国培养了20余万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创建文明校园,打造“情怀天大、创新天大、人文天大、和谐天大”的特色文化,今天,就随小天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创新天大”。
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两个聚焦” 立足“四个面向”
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以“面向中央、面向区域、面向国防、面向海外”为指引,以提高质量与水平为主线,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以大成果好成果为目标,建立高效科技组织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推进全链条、集成式创新,科技总体水平保持国内研究型大学前列,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充分发挥高水平科研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和布局
积极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抓好项目这一科技创新的源头性工作。学校承担的重大项目数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在若干领域承担了重要的任务,2011 年以来,学校承担千万元级以上项目 100 余项,亿元以上项目 3 项。
系统提升创新能力
坚持创新导向,提升质量和水平。取得一批重要的标志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奖数居于全国高校第 3 位,2011 年以来 26 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第一完成单位 17 项,居全国高校第 7 位。2016年公布的发表 SCI 论文数位居全国高校第 15 名。
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改革
加强与产业、行业的协同创新,建立异地研究院,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提供创新支撑,2011 年以来与 20 多个省市地区签订共建协议,共建立校企联合创新平台 50 个,异地研究院 4 个,各地技术转移中心 30 多个。通过区域创新研究院为载体,深入产业腹地和开发开放前沿,高度集成高端人才、科研平台、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众创空间等五个要素,直接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链 - 学科链 - 人才链”的有效衔接,突出需求导向。发挥学校创新优势,构建科技服务大格局,写好创新驱动大文章。
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创新
加强有特色人文社科基地布局,发挥智库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45 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奖励。
创新创业教育
点燃青春梦想 激扬创新年华
学校着眼国之所需,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干事创业精神,构建“创意 - 创新 - 创业”完整链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加入思想政治工作的“盐”。建设包括“搭伙”众创空间在内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共计 12000 平米, 倡导建立“国之重器、国家栋梁、我与世界”三个立足中国创新、放眼世界前沿的论坛。全球首款变胞机器人、世界领先的自动化软件测试工具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从“搭伙”走向社会。2016 年本科生自主科研经费突破 700 万,五年累计超过 2000 万。与社会资源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16 个, 超过 30 支创新创业团队前往培训或入驻。2015 年 2 月 3 日,建立天津大学宣怀学院(中科创业学院),成为天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验区”。全校共计开设创新类课程101 门,覆盖 90% 以上本科生和 60% 以上研究生。聘请知名科学家、企业家,风险投资人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其中校内导师 30 人,企业导师 205 人,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指导服务。2016 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两支创业团队获得 1400 万元意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