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专题新闻 > 师德大讨论 > 正文

【师德大讨论】管理与经济学部举办“师德大讨论”专题报告会暨全员动员会

      2018-06-19       

    本站讯(通讯员 宇文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队伍建设改革,6月8日,管理与经济学部党委组织开展面向全体教职员工的“师德大讨论”专题报告会暨全员动员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李汶华主持。


    赵黎明教授作了主题为“加强师德建设,做新时代‘四有’教师”报告。赵教授结合多年教书育人经验,从五个方面全方位剖析了新时代师德建设问题。他在报告中说,第一要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师提出的“四有”期望,提出要从一个学生的幸运、一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的希望的高度,充分认识“四有”好老师的价值,激励在座教职工培育师德,奋发有为。第二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高校教师作为中坚力量,要用生动的现实提高学生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用自己对问题的新思考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第三要加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高校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不仅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要从认识、教学、科研、生活四个层面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培育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第四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适应未来的挑战。一方面,要加强观念创新,提高竞争能力,教育学生做一个能够抓住机会的人,充分认识条件具备的困难,观念创新的艰巨性;另一方面,要正确引导教育,提高辨别能力,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第五要弘扬感恩文化,倡导社会责任。教师要真正认同感恩文化,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怀揣感恩之心,积极奉献社会。


    一个人做好事是一件事情,一群人做好事是一项事业。报告会中,赵黎明回忆了捐资助学的公益之路,他曾通过“希望工程”先后捐助23名各民族失学儿童,并主动带动自己的学生共同在河北平山、青海民和、四川凉山、广西百色、新疆阿勒泰地区捐建了5所“黎明希望小学”。同时,在他和学生的共同捐资下,天大北洋基金会设立了“黎明希望基金”,对在学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三方面表现优异的天大学子给予奖励和支持,目前,本基金本金已达到380万元。“黎明”,晨光熹微,也就是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赵教授为百名学子提供了扬帆起航的新平台,“黎明之光”照亮了学子们前行的路。赵教授的善举提供的不仅仅是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人类最圣洁的情感,弘扬着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体现着天大人一代代传承的社会责任感。
   李汶华从战略高度介绍了活动背景,传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天津大学相关文件要求,随后详细解读了经管学部活动的三个特色:


    一是重视过程,为强化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学习服务效果,让师德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先后召开支部书记主持的支部动员会和面向全体教职工的动员会,团结思想,凝聚共识;二是抓手有力,系列活动由党支部牵头,组织本单位全体成员参加,组织专题报告会,学习身边先进人物,支部至少开展两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借助召开师生专题交流座谈会、《天津大学师德公约》意见征集等活动形式,引导教师自觉践行“四个统一”,第二次活动组织开展“北洋师说——讲出我心中好教师的好故事”评选及市级校级先进人物推荐工作,学习榜样先进模范作用;三是突出宣传,邀请先进人物、先进人物所在单位以及相关师生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学部范围内进行报告宣讲,进行二次宣传,引导广大教师加强自身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这次会议感染人心,鼓舞干劲,使经管学部全体教职工接受了一场神圣的精神洗礼,许多教师表示备受启发,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要时时刻刻以赵黎明教授为榜样,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觉坚守精神家园,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