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专题新闻 > 聚焦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 > 正文

【聚焦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召开科技工作会议

      2018-12-12       

本站讯(通讯员 张逸菲)为贯彻落实天津大学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地学建设,为学科整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提升创新能力和重要成果产出,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地科院)于12月7日-8日在校召开了院科技工作会议,研讨地球科学发展新动向以及地科院科技工作目标。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中科院院士刘丛强、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崔振平出席了会议,地科院教学科研系列全体人员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地科院副院长李思亮主持。

65D88

48D5F

元英进介绍了学校整体科研情况及学校第三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肯定了地科院成立以来的发展成果,并提出对地科院未来发展的期望。他指出学校在新一轮科技布局中将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力争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望地科院全体继续努力、勇于创新,找准目标方向,做出重大原创性成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38669

刘丛强院士做了《地科院科技工作报告》。他强调了本次地科院召开科技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分析了地科院的科研定位和发展愿景,总结了学院成立以来的科技工作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并指出未来发展目标和举措。他提出以“三大方向”、“五大优先研究领域”和“三项使命”为核心,遵循“凝练方向、前瞻布局、后发制人”的发展思路,以优化学术团队、统筹推进重大/重点项目和强化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为举措,聚力源头创新,力争形成系统性创新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逐步将地科院建成表层地球系统世界领先的教学科研机构。

随后,地科院四位学科带头人就本领域前沿方向布局及学术发展规划做了主题报告。

40B6E

傅平青教授作《立足环渤海,放眼全世界:地-气界面科学研究前沿与挑战》的报告。他指出地-气界面研究领域目前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定位,明确了主要研究方向,提出立足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以解决国家生态安全重大问题为出发点,开展海洋-陆地-大气界面间作用关系等前沿基础科学研究。

41B11

陈喜教授作《表层地球系统科学视角下水文学发展前沿问题与挑战》的报告。他总结了水文水资源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现状,提出立足于解决国家“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的四水问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对目前研究领域的“盲人摸象”现状,急需开拓新的观测技术和方法研究,提升国家水资源规划和管理能力。

3594F

徐胜教授作《地球和环境科学中宇宙成因核素研究新进展及潜在突破领域》的报告。在报告中介绍了地球和环境科学中宇宙成因核素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潜在的突破领域。重点指出14C和10Be核素在示踪火山、地震和断裂活动,气候变暖背景下甲烷冰芯释放来源和通量,以及在流域和土壤侵蚀示踪研究方面潜在的科学突破点。

3B4BB

陈玖斌教授作《非传统同位素—地球环境科学研究的新地标》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非稳定同位素在追踪地表到深层的物质(能量)运动、诊断地球“健康状况”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本领域科技工作现状,提出以实验、观测、模型、理论四方面系统研究不同时间、空间上的表层地球系统科学问题,加强学科交叉与合作,促进本研究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

6AAA1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内,在刘丛强院士的全程指导下,地科院全体教师对标“双一流”建设、围绕学校整体科技改革方案中的“三个布局”、“三个计划”、“三个提升”,结合个人科研工作逐一汇报交流,深入讨论了地球科学前沿方向布局、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多学科交叉合作模式、重大项目申请与组织、实验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等议题,表达了要勇攀科学高峰,为奋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地科力量的意愿。

据悉,天津大学地科院成立于2015年4月。自成立以来,获批天津市环渤海地球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重大重点项目。目前已有两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青项目获得者、一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首席,数位“四青”人才在院工作。2018年实到竞争性科研经费逾三千万元。

(编辑 刘晓艳 盛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