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马昌)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合成生物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
“截至2021年底,全球合成生物学相关市场行业整体爆发式增长。未来10-20年,合成生物学应用可能对全球产生每年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杨贤金说,随着底层技术突破和转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叠加碳中和等利好政策和绿色消费的兴起,未来3-5年是合成生物学的关键时期。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种计算设计、高通量筛选、高效表达、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有序推动在新药开发、疾病治疗、农业生产、物质合成、环境保护、能源供应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应用”。杨贤金认为,研究健全完善我国合成生物产业政策,营造高质高效发展环境,厚植优势、补足缺漏、提前谋局是一项十分要紧的工作。
杨贤金认为,当前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主要面临关键基础技术、核心设备等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基础研究和产学研协同能力仍待进一步提升,市场格局尚未形成、产业链结构分布不合理等困难。
对此,杨贤金建议:一是加强顶层战略规划,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产业的宏观部署。通过在基础研究端提前布局,针对关键技术领域做重点攻关,更好地服务企业,更好地促进成果转化。二是强化应用推广,系统性地建立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对相关的研究给予转化结果的目标考核,真正关注生物技术发展的实用性,建立并拓宽技术产品转化应用目录。三是规范市场治理,完善合成生物产业监管制度。确立和完善合成生物学产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根据各主体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不同行为性质和特点,明确以推定过错责任为主、无过错责任为补充的双重归责原则,强化合成生物学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质量安全的责任承担,平衡相应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使各主体的监管义务均衡化。四是提供持续性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各方资金注入,加强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改革,推广合成生物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五是完善外资风险审查制度,设立外资合成生物企业投资的“负面清单”。六是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重点高校,建设大型研究设施,支撑产业行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国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制造、生物安全、信息存储、种业工程等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以支撑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责编:肖聪聪、高雷)
原文链接: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23/GB/n1/2023/0304/c452473-32636595.html
(编辑 刘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