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战“疫”思政课】人民网:【战“疫”说理】坚持六种思维方法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战略全局,以唯物辩证思维解决矛盾问题,以勇于责任担当推进各项工作,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严谨的科学态度、真挚的为民情怀、卓越的思想风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正确路径、提供了科学方法。笔者认为,要坚持六种思维方法,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天津日报: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包含对生产与消费模式的影响。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立足当前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面向长远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这就指明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 【战“疫”思政课】人民网:高校思政大课 讲好战“疫”故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教育部多次专门研究,对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系统谋划、统筹推动,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全力支持配合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 【战“疫”就业篇】新华社: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疫情下招聘走向云时代

    据了解,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与往年不同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络招聘会”“空中宣讲会”“云就业信息发布”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获取和投递简历的主渠道。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毕业生春招的黄金时段,被称为“金三银四”。天津大学三月以来共举办三场“春季系列”大型线上招聘会,累计报名参会企业1800多家,提供职位超过7000个,岗位超过13万个。

  • 中国教育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如何发力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曹树谦说:“上我的课,几乎没有人玩手机。”,谈到课堂氛围不无自豪。“曹老师的课堂特别活跃,他不喜欢一直站在讲台上,而是走到学生中间,和你交流。”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大一新生刘博达说,“曹老师喜欢在课堂上对学生不停发问,用问题调动我们的积极性。我们也随时可以打断他,提出不同的见解。” 天津大学则积极开展金课建设,其国家虚拟仿真技术已入选“国家级金课”。“该项目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等多种感知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天津大学教务处处长巩金龙介绍。

  • 每日新报:女大学生专场招聘 正式启动

    3月20日,由市政府妇儿工委、市国资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团市委、市妇联主办,天津大学承办,智联招聘网协办的第六届天津市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网上双选会)正式启动。

  • 【战“疫”思政课】光明日报:在抗疫中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面对“战疫”与“战贫”的双重考验,广西53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提前结束春节假期,“逆行”奔赴贫困乡村,既当疫情防控尖兵,又做脱贫攻坚战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品质,是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思维方式。“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

  • 澎湃新闻:国务院办公厅:严禁以属地管理为名将环境执法责任转嫁给基层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孙佑海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指导目录》的出台是落实2018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的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 国家财经周刊:野生动物保护:短板怎么补?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家生态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孙佑海表示,近年来,人们不时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野生动物沦为餐桌上的野味。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一些人什么稀有吃什么,这成为一些地方的陋习。

  • 民主与法制网:天津法学会各学科分会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法学会各学科分会认真落实天津市委有关部署要求,克服高校推迟开学带来的实际困难,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正面发声,不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法治保障。

  • 北京日报:冯骥才:躲进书房写天津往事

    刚推出两部新作,疫情期间又在创作一部长篇近20年来致力于文化遗产抢救的冯骥才,又开始回归文学了。今年年初,他接连推出随笔集《书房一世界》和《俗世奇人》(叁)两部新作。前者以书房中的一物一景起兴,用77篇精妙短文串联起人生的细节;后者则以十八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描写天津卫的乡土异士和市井奇人。

  • 中国新闻网:作家冯骥才的文学世界:拥有一间书房曾是奢望

    一米九多的高个儿,永远随和的笑脸……冯骥才的经历很丰富,他曾是篮球队员,也当过画家,如今最为人熟知的身份之一,是作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登上文坛,他的《神鞭》、《珍珠鸟》等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不久,他的新书《俗世奇人》(叁)、《书房一世界》出版了。

  • 中化新网:石化四建与天大 签约合作

    日前,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 中化新网:天大开放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近日,为满足学生无法到校期间的实践教学需求,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将化工原理系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免费向全国开放。

  • 中国青年报:冯骥才:书房是作家不设防的写作场

    实际上我大量的最有价值、最珍贵的东西,都放在学校(天津大学)的博物馆了。我很喜欢艺术品,古代的、西方的,搜集的书也非常多,大概有10万册书放在学校的图书馆。我在我的学院(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了一个图书馆,这些书将来都是要送给学生们看的。我在学院立了一条规矩,捐给图书馆的书,不能用公款买,必须纯粹是我搜集购买的。

共11167条 首页上页1...529530531532533...745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