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先生可谓是“书世奇人”,他的书房有多处,我只去过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这处,这里存有他十几万种藏书,分布在不同的空间,供学生们阅读。去年参加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研讨会,得以见识冯先生在学院里的各种宝贝和大量藏书。我画的这幅只是他众多书房中一个小小的角落。冯先生最新作品《书房一世界》中说:“生活的一半是情感的,书房的一半是精神的,情感升华了也是一种精神,精神至深处又有一种情感。书房里是一个世界,一个一己的世界,又是一个放得下世界的世界”。(绿茶 庚子春二月二十九)
今年年初刚刚面世的这部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全本》(冯骥才著),其形成过程本身就 “奇”。它的最早亮相还是在26年前的1994年,当时的《收获》杂志在“市井人物”名下刊出了这个系列中的《苏七块》《酒婆》等七篇;六年后的新千年开张之际,大冯又完成了《刷子李》《泥人张》等11篇,当年的 “市井人物”也随之变脸为“俗世奇人”并固定下来,作家出版社即以此为名出版了单行本;从这以后就到了15年后的2015年,大冯“初心不忘”再续这个系列,一气又完成了《狗不理》《燕子李三》等18篇并亲自为之绘制插图,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此出版了《俗世奇人》(足本);殊不知大冯却并不想就此驻“足”,四年后竟一气又写出《弹弓杨》《大关丁》等18篇,且依旧是自己为之绘制配图,在新千年第三个十年开张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即推出了《俗世奇人全本》,共收这个系列作品总计54篇,插图58幅。一个系列作品的创作前后持续26年,这在中国当代文学短篇小说创作的历史上绝对可称之为一“奇”。
3月下旬,天津大学春色满园,海棠枝上蓓蕾初绽。这个春天,天大的第一株海棠已经如期而至。
进入三月下旬,天津大学春色满园,海棠枝上蓓蕾初绽。2020年“天大·海棠季”活动采取“云”赏花模式,与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相约“云”上,共赏“千株海棠摇玉树”的盛景。
3月19日,“天津—胡志明”集装箱班轮新航线开通——这是天津港集团今年开发的首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航线。3月2日,天津空客向尼泊尔喜马拉雅航空公司交付的一架A319飞机飞向蓝天——这是空客亚洲总装线复工后向中国境外交付的第一架飞机。天津,这座1600万人口的城市按下了启动键,生产生活秩序正在逐渐恢复正常运转。
马知遥执拗,生硬而单纯,然而他又出名地古道热肠与感性,很多诗友获益于他,与朋友日常相处他甚至会表现出可爱的羞怯——强硬和柔软在他身上不可思议地糅合在一起。我想这是更深层次的统一:也许内心丰盈的人才能做到简单而坚定,在与世界的冲突中独享内心的富足与安宁。
求是网发布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媛媛所作文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发展共战疫情》。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发展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要求,只有两者的密切配合才是更好地推进科技创新在抗击疫情和维护国家公共安全中重要作用的战略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矛盾和阻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
图文并茂式笔记——抽象复杂的文字配以直观生动的图示助你清晰地掌握知识点。天津大学收集了部分同学居家学习的笔记,激励同学们,身处家中也要专心致志求学,将好学与严谨的学风记在心中。
日前,天津大学教授封伟团队成功合成新型带隙可调的二维层状锗硅烷材料。这种新材料可用作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在常温光照条件下高效制备氢气,还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成一氧化碳。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
日前,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成功合成新型带隙可调的二维层状锗硅烷材料。这种新材料可用作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在常温光照条件下高效制备氢气,还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成一氧化碳。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
央广网天津3月26日消息(记者 陈庆滨 通讯员 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成功合成新型带隙可调的二维层状锗硅烷材料。这种新材料可用作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在常温光照条件下高效制备氢气,还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成一氧化碳。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随着工业社会发展,“温室效应”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众所周知,因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万鹏 任一林 吴兆飞)战“疫”关键时期,人民网理论频道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神的总结与传承”这一主题召开了第四场“云”论坛。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战“疫”过程中展现的中国精神和担当开展深入对话。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伟大精神是战胜疫情的强大支柱。专家们表示,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出的“团结一心、同舟共济”“越是艰...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 (万鹏 任一林 吴兆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战“疫”关键时期,人民网理论频道已连续举办三期以智战“疫”线上圆桌论坛。近日,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精神的总结与传承”这一主题理论频道召开了第四场“云”论坛,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战“疫”过程中展现的中国精神和担当开展深入对话,助力以智战“疫”。共克时艰 召必回 令必行—...
经济日报讯(作者魏际刚 刘伟华)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对全球供应链安全也形成较大挑战。近期的情况显示,部分跨国供应链中断,面临重构,一些产业正加速转移,供应链风险一时凸显。为有效应对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各国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促进疫情防控背景下的贸易便利化和物流供应链畅通。我国也正在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