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十里,阳光明媚,天津大学的海棠花也应景地盛开了。虽然现在的条件还不支持大人流量的实地赏花,但天津移动联合天津大学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又意义非凡的“云赏花”,让春日里的津城掀起了一次小波澜。
由于数字内容搜索即使用、点击即阅读、下载即复制等特点,导致原创数字内容剽窃成本低,极易被侵权、盗版,且取证难、维权难,严重影响到原创权利人、知识产权等的市场价值与创作积极性,破坏原创内容生态的健康发展。区块链应用于数字版权市场通过对版权市场多方权利关系的重构,可有效解决数字版权确权、用权、交易等方面的痛点,推动数字版权市场正向发展。
新闻直播间:国家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有序复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推进观测体系构建
科技日报讯(作者 陈曦 通讯员 赵习钧)身处虚拟化的实验场景,与历史人物互动对话,学习《共产党宣言》等经典原文的同时还可以在线答题……这是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磊网络思政课上的一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虚拟沉浸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历史时代,实景感受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作《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进程。“在线教学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显而易见,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学习,以一种平等的网络主体身份和...
3月27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的春日美景。
留在昔时中国人记忆里的,总有一个挂在脖子上小小而好看的长命锁。那是长辈请人用纯银打制的,锁下边坠着一些精巧的小铃,锁上边刻着四个字:长命百岁。这四个字是世世代代以来对一个新生儿最美好的祝福,一种极致的吉祥话语,一种遥不可及的人间向往,然而从来没想到它能在我亲人的身上实现。
在甘肃宕昌的一年支教经历已经过半,看过了大山盛夏耀眼的日光、温柔秋天里红树间疏黄,也曾抚过冬季水墨画里的冰瀑雾凇、琼花玉树。
进入三月下旬,天津大学海棠枝上蓓蕾初绽。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2020年“天大·海棠季”活动将采取“云赏花”模式,与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相约“云”上,共赏“千株海棠摇玉树”的盛景。据悉,今年主题为“2020,我寄春天予你”,拟从3月底至4月上旬开展10天左右的线上活动,伴随着花期渐入佳境。
3月26日,市防控指挥部发布了关于调整和明确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商场卫生防护指南落实工作的补充通知,原则上要求进入商场的顾客只测温和扫码一次,商场内的店中店(包括餐厅、超市、美发店等)不再进行测温和扫码,对于电梯乘坐规定和商场限流人数等也作出了调整。
“天大·海棠季”年度主题为“2020,我寄春天予你”,从3月底至4月上旬开展10天左右的线上活动,天津大学将通过赏花直播、慢直播、特邀嘉宾专场直播等方式,让网友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海棠绽放的盛况和校园的盎然春意。
身临其境与马克思、恩格斯“面对面”?思政课也能做“实验”?近日,天津大学研发的一款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实验走红网络。该实验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一经上线就吸引了包括天津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学生在线学习。
进入三月下旬,天津大学春色满园,海棠枝上蓓蕾初绽。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2020年“天大·海棠季”活动采取“云赏花”模式,与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相约“云”上,共赏“千株海棠摇玉树”的盛景。
冯骥才先生可谓是“书世奇人”,他的书房有多处,我只去过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这处,这里存有他十几万种藏书,分布在不同的空间,供学生们阅读。去年参加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研讨会,得以见识冯先生在学院里的各种宝贝和大量藏书。我画的这幅只是他众多书房中一个小小的角落。冯先生最新作品《书房一世界》中说:“生活的一半是情感的,书房的一半是精神的,情感升华了也是一种精神,精神至深处又有一种情感。书房里是一个世界,一个一己的世界,又是一个放得下世界的世界”。(绿茶 庚子春二月二十九)
今年年初刚刚面世的这部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全本》(冯骥才著),其形成过程本身就 “奇”。它的最早亮相还是在26年前的1994年,当时的《收获》杂志在“市井人物”名下刊出了这个系列中的《苏七块》《酒婆》等七篇;六年后的新千年开张之际,大冯又完成了《刷子李》《泥人张》等11篇,当年的 “市井人物”也随之变脸为“俗世奇人”并固定下来,作家出版社即以此为名出版了单行本;从这以后就到了15年后的2015年,大冯“初心不忘”再续这个系列,一气又完成了《狗不理》《燕子李三》等18篇并亲自为之绘制插图,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此出版了《俗世奇人》(足本);殊不知大冯却并不想就此驻“足”,四年后竟一气又写出《弹弓杨》《大关丁》等18篇,且依旧是自己为之绘制配图,在新千年第三个十年开张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即推出了《俗世奇人全本》,共收这个系列作品总计54篇,插图58幅。一个系列作品的创作前后持续26年,这在中国当代文学短篇小说创作的历史上绝对可称之为一“奇”。
3月下旬,天津大学春色满园,海棠枝上蓓蕾初绽。这个春天,天大的第一株海棠已经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