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公布我市高校4个培养基地入围。
日前,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云南省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数据库正式启动运行。
近日,天津大学现代机构学与机器人学中心康荣杰副教授团队研发了一款新型连续体仿生机器人,其刚柔并济的设计像一只灵巧的手臂。
日前,从天津大学工会召开的2020年天津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以下称“青椒会”)总结会上获悉,今年,“青椒会”将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为学校“十四五”和“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像一只灵巧的尺蠖,牢牢地抓住圆形管,在一伸一缩中蜿蜒前行。这只灵活的“尺蠖”,其实是一款软性机器人。
张太雷纪念室里,有一份100年前签署至今没有发出的毕业证书,上面写道:学生张曾让系江苏省武进县人,现年23岁,在本校法科法律学门修业期满考查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签发人是校长冯熙运,时间是1920年6月15日。它的主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张太雷。
近日,天津大学与恒银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丰富校企合作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共建、共享、共赢”合作平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进步,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创业实训基地,提升行业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天津市科技产业发展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一只灵巧的“虫子”,牢牢地抓住圆形管,一伸一缩中蜿蜒前行。其实,这只灵活的“虫子”是一款采用了天津大学科研人员左思洋、刘建彬课题组研发的新型模块化柔性驱动方法3D“打印”出来的软性机器人,可应用于人工肌肉和管道爬行机器人中。该成果今年1月初在线发表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机器人和自动化快报》上。
为进一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大港油田电力公司共建的“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近日揭牌成立。
两年前,天津大学硕士毕业生骆胤成初到云贵崇山深处时,把这句话写在了第一篇扶贫日记里。此后的两年时间,他以驻村干部的身份,用692篇扶贫日记,记录下蜿蜒在祖国西南峻岭中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翻天覆地的变化,定格了老百姓摆脱困顿生活后的张张笑脸。
1米7出头,体重近200斤,36岁的中国铁路设计集团电化电信院工程师李可佳总是自嘲“与浑身脂肪战斗”,没想到强壮的体格在刺骨的冰河中派上了用场。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到了这位冰河救人的李博士
近日,在天津,一男子跳河救起一名落水青年,随后悄然离开。如今,救人男子找到了!得知其身份后网友纷纷点赞。他叫李可佳,今年36岁,是一名铁路设计博士。
近日,在天津,一男子跳河救起一名落水青年,随后悄然离开。如今,救人男子找到了!得知其身份后网友纷纷点赞。该男子名叫李可佳,今年36岁,是一名铁路设计博士。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校内讨论后,1月中旬,天津大学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交叉培养”“国际合作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分类评价机制”八个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八大任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除之前已公布的“分流选择”外,还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并提出“核心课程”理念构建学科“知识地图”。
出席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天津市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冯宽向大会递交了提案,建议推进我市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