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天津大学硕士毕业生骆胤成初到云贵崇山深处时,把这句话写在了第一篇扶贫日记里。此后的两年时间,他以驻村干部的身份,用692篇扶贫日记,记录下蜿蜒在祖国西南峻岭中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翻天覆地的变化,定格了老百姓摆脱困顿生活后的张张笑脸。
1米7出头,体重近200斤,36岁的中国铁路设计集团电化电信院工程师李可佳总是自嘲“与浑身脂肪战斗”,没想到强壮的体格在刺骨的冰河中派上了用场。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到了这位冰河救人的李博士
近日,在天津,一男子跳河救起一名落水青年,随后悄然离开。如今,救人男子找到了!得知其身份后网友纷纷点赞。他叫李可佳,今年36岁,是一名铁路设计博士。
近日,在天津,一男子跳河救起一名落水青年,随后悄然离开。如今,救人男子找到了!得知其身份后网友纷纷点赞。该男子名叫李可佳,今年36岁,是一名铁路设计博士。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校内讨论后,1月中旬,天津大学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交叉培养”“国际合作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分类评价机制”八个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八大任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除之前已公布的“分流选择”外,还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并提出“核心课程”理念构建学科“知识地图”。
出席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天津市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冯宽向大会递交了提案,建议推进我市文旅融合发展。
经过了3个多月的校内讨论后,1月中旬,天津大学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交叉培养、国际合作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分类评价机制8个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八大任务”。
一只灵巧的“尺蠖”,牢牢地抓住圆形管,一伸一缩中蜿蜒前行。其实,这只灵活的“尺蠖”是一款采用了天津大学左思洋、刘建彬课题组研发的新型模块化柔性驱动方法3D“打印”出来的软性机器人,可应用于人工肌肉和管道爬行机器人中。该成果2021年1月初在线发表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机器人和自动化快报(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上。
2021年1月19日起,一条“男子跳河救起落水少年”的视频刷爆各媒体公号。救人男子的身份很快被确认,他叫李可佳,是天津的一名铁路设计博士。
像一只灵巧的尺蠖,牢牢地抓住圆形管,在一伸一缩中蜿蜒前行。这是一款软性机器人,采用天津大学研发的一种新型模块化柔性驱动方法,可以用3D打印机直接“打印”。
近日,天津大学向学生推出寒假绿植寄养服务,学校后勤保障部在图书馆打造出专门寄养空间,安排专人对学生的绿植精心养护。后勤工作人员称,目前已收到一百多盆绿植,这一服务既方便了学生,也美化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此外学生还可以直接将绿植寄养到宿舍楼门卫处,由宿管人员照料。
像一只灵巧的尺蠖,牢牢地抓住圆形管,在一伸一缩中蜿蜒前行。但事实上,这只灵活的“尺蠖”是一款采用了天津大学科技工作者研发的一种新型模块化柔性驱动方法并且可以用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来的软性机器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果和宝贵经验。
一只灵巧的“尺蠖”牢牢抓住圆形管,在一伸一缩中蜿蜒前行。但事实上,这只“尺蠖”其实是一款采用了新型模块化柔性驱动方法,并且可以用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来的软性机器人。日前,这一由天津大学科研人员成功研发的成果,在线发表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机器人和自动化快报》上。
近日,天津大学启动了研究生导师“求是论坛”并同时宣布,正式将育人能力提升纳入导师的年度必修课,培训结果将作为下一次导师岗位选拔及招生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并保留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