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天津大学医路赞歌实践队师生深入河北省赞皇县,以创新的“医教研”融合模式开展社会实践。团队聚焦教育提质、产业升级与健康服务,将高校智力资源精准导入乡村振兴一线,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构建起提升乡村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融合课程体系。他们引入专业无人机团队,为学生们提供从原理讲解到亲手操控的系统课程,点燃科学梦想。结合医学特色,通过模拟消化系统实验、构建“膳食金字塔”模型、设计“健康加油站”游戏等生动形式,将健康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同时拓展国际视野与文化通识教育,并首次将《幸福学》《生死教育》等特色素养课程引入乡村课堂,结合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识。
在“中国大枣之乡”赞皇县的酸枣仁种植基地,实践队立足医工交叉背景,深入田间、车间开展沉浸式调研。队员们精准识别出酸枣产业面临的种植低端化、加工粗放化、产品同质化等核心挑战。基于详实调研,实践队提出构建“酸枣产业生态系统协同发展”模式,建议打通种植、加工、研发、品牌、销售全链条,推动产业升级。详实的“赞歌”富民策为特色资源转化为富民产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践行“人民健康是文明进步基础”的理念,实践队深化“健康嘉年华”品牌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他们强化与赞皇县中医医院协作,联合河北医科大学专家资源,聚焦当地高发的睡眠与消化问题,将精准科普、专家义诊、心理咨询有机整合,打造一体化健康服务平台。活动累计服务当地群众近千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质量,增进了群众健康福祉。

天津大学“医路赞歌”实践队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已连续三年深耕赞皇。指导老师高芳卓表示,“医教研”深度融合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引导青年学子将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