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津云:创新求变 新飞鸽再“展翅”

    2023年9月,天津飞鸽品牌文化馆开门迎客,展示飞鸽的品牌传承故事和天津的工业文明记忆。馆内特设的DIY组装区、骑行体验区也吸引众多参观者打卡。

  • 津云:南开区各界冲锋向前“遇雪”奋战 保群众安全出行

    雪下即出,12月13到14日本市出现降雪后,南开区城管委第一时间组织环卫工作人员、设备投入到清融雪第一线。特别关注学校、医院、公交站、地铁站等区域的清雪进度,环卫职工日夜奋战,加大清理力度,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 天津日报:有一种“恋爱” 叫一课难求

    据调查,超七成学生期待学校提供爱情观教育天津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心理教师尹德圣与学生组织“追求幸福”系列团体活动。“幸福学”课堂。王小玲讲授“恋爱心理学”。曹爱华受邀参加学务会组织的师生成长沙龙活动。杨丽讲授“幸福课”。天津医科大学心理咨询健康中心教师李建伟带领学生进行“晨丹诗歌同化自愈疗法”。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 天津日报头版:为了祖国的绿水青山_记天津大学环境学院赵迎新

    2013年入职天津大学后,赵迎新便带领团队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开发螺旋载体生物膜法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开发新的电极材料用于产氢,用氢替代传统的碳源来完成低碳、高效的生物脱氮过程。

  • 新华社:飞阅13个省区市,他们为万里长城“造像”

    户外徒步、驾驶四轮越野车、操作无人机……这些看似与科研不着边的内容却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李哲的日常。作为学院长城研究团队成员,今年45岁的李哲常年奔波在长城沿线。李哲(前)和学生徒步前往北京箭扣长城(11月3日摄)。李哲驾驶越野车和学生一起在野外作业(11月3日摄)李哲在户外准备放飞无人机(11月3日摄)。李哲在户外用无人机对北京箭扣长城进行拍摄(11月3日摄)。

  • 中国青年报:经济困难生捐52箱牛奶52个暖手宝!经历堪称逆袭

    近日,天津大学举行了一场无比暖心的捐助活动。马上就要告别“学生”这个身份,以“毕业生”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天津大学2021级硕士生邓成满通过论文答辩后做了一个决定:向52名经济最困难的本科生学弟学妹们每人捐赠一箱纯牛奶和一个暖手宝!这花了他7200多元,是他获得学校“自强之星”的奖学金。

  • 中国教育报头版:天津大学在食堂餐桌贴上了二维码 师生“扫一扫” 就餐更满意

    本学期以来,天津大学不少师生在食堂埋头“干饭”时,发现餐桌一角多了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这个写着“××食堂顾客投诉建议”的二维码,贴在天津大学两个校区的2299张餐桌上。

  • 津云:提升校园生活幸福感 “二维码”上了天大食堂餐桌

    本报记者 姜凝   这学期,天津大学不少细心的老师和同学在埋头“干饭”的同时,发现食堂的餐桌上多了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这个写着“**食堂顾客投诉建议”的小小二维码,张贴在双校区的2299张餐桌上。在餐桌上贴“二维码”之前,天津大学食堂听取的师生们在膳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通过大厅值班经理岗、师生“面对面”活动、微北洋等网络平台、食堂满意度问卷调查及各食堂公布在大厅的投诉电话等渠道。除值班经理和经理投...

  • 天津教育报:为了让学生好好“干饭”,这个高校出新招!

    这学期,天津大学不少细心的老师和同学在埋头“干饭”的同时,发现食堂的餐桌上多了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写着“**食堂顾客投诉建议”的二维码,张贴在天津大学两个校区的2299张餐桌上。在餐桌上贴“二维码”之前,天津大学食堂听取师生们在膳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是通过大厅值班经理岗、师生“面对面”活动、微北洋等网络平台、食堂满意度问卷调查及各食堂公布在大厅的投诉电话等。除值班经理和经理投诉电话两种即时渠道外...

  • 新京报:天津大学两千余张餐桌贴上二维码,师生“扫一扫”给食堂提建议

    本报记者 刘洋   通讯员 刘晓艳这个学期,天津大学不少细心的老师和同学在埋头“干饭”的同时,发现食堂的餐桌上多了一个小小的“二维码”。12月14日,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为了提升师生们在食堂就餐体验,天津大学特别在双校区的2299张餐桌上贴上了“食堂顾客投诉建议”二维码,拓宽了饮食信息反馈渠道。目前,学校已收到来自师生的投诉建议、好评表扬400余条。此前,天津大学食堂主要通过大厅值班经理岗、师生“面对面”活动...

  • 天津教育报头版:天津大学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主题采访高校行首站来到天津 大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本市高等教育的一张闪亮名 片,一段时间以来,天津大学在人才培养举措、科研突破成果、 科创体制机制三方面呈现出十分耀眼的“新”特点。天津大学 的“三新”亮点和“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产生了强烈的同频 共振效应,展现出高校与地方“双向奔赴”的美好一幕。 “新”举措回应时代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呼唤 ...

  • 津云:为年轻人的科创梦想打造“天大”的舞台

    日前,“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主题采访高校行活动在天津大学正式启动。采访团走进天津大学校园,近距离采访了解该校最新创新成果和创业故事。

  • 中宏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冠军争夺赛举行

    12月6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冠军争夺赛、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暨落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天津大学举行。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出席相关活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出席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主持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旭,天津市副市长张玲,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校长金东寒出席上述活动。

  • 新华社: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收官 北京大学夺冠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冠军争夺赛日前在天津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大学“跨物种肿瘤基因治疗”项目斩获冠军。

  • 天津日报头版:在这里,他们追逐光成为光

    天津大学师生研制的移动连续体充电机器人,可应用于家庭服务等领域。本报记者 姜宝成摄在天津大学医学院本科生菜卉的记忆中,一年前,“师友导师”刘秀云第一次走进她所在的宿舍,与大家聊起自己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的脑积水诊断相关实验时眼中闪动的光,让她印象深刻,“那道光,是来自一个年轻科研团队的自信,也让我找到了未来的方向—追随他们的脚步,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共10953条 首页上页1...166167168169170...731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