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春有海棠,秋有红叶,最美的红叶就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每到深秋,满墙青藤转为灼灼红色。秋风吹落,片片红叶飘荡在澄心池上,红叶、碧水与斑斓的锦鲤相映成辉。人在此境,如置身画中。院长冯骥才生出一个浪漫的想法——何不在水上搭建舞台,请来文艺界的好友与天津大学的师生,在这红叶画境里吟咏诗歌、演奏音乐,尽享校园之秋?本月18日,这一妙想化作现实,一台“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成为天津大学125周年校庆和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15周年院庆,最富诗意的献礼。
国家级“非遗”锅庄舞迎宾、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主持、钢琴表演艺术家滕矢初弹奏、歌唱家郁钧剑放歌……昨天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澄心池上举行的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名家云集。这场献礼天津大学建校125周年和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院15周年的文艺大咖聚会,给深秋的津城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
10月17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主办,天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法院、检察院、律所、高校的代表等八十余人济济一堂,共同研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审判能力现代化问题。 “2020年《民法典》的顺利出台对于法学界、司法界而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中新网天津10月17日电,来自全国各地法院、检察院、律所、高校的代表等八十余人,17日齐聚天津,共同研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审判能力现代化问题。 当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主办,天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行。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兼司法分会副会长、秘书长,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姜启波,天津...
16日下午,我校召开“校企合作 助力扶贫”座谈会,与合作企业交流总结教育扶贫开展情况,探讨进一步合作方向。
10月15日,女排世界冠军姚迪与我校学生排球队、学生排球协会学生亲密互动,并受聘为天津大学学生排球队兼职指导教师。姚迪与同学们一同参观了“国家荣耀—中国女排精神展”,在卫津路校区体育馆打球训练。
近日,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药学教指委”)公布了首届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药学院推荐申报的《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培养具有中国根基的国际化药学人才》荣获二等奖。为了纪念药学专业学位设置10周年,深化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药学教指委与今年6月面向全国110余家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启动首届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
" 以前,我们看到的满天繁星,基本上都是像太阳那样的恒星。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它们的周围,有无数个像地球一样的行星。"——郑永春2020年10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获得者、科普中国形象大使、中国科协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郑永春博士受邀做客“北洋大讲堂”,带来了“寻找另一个地球”主题报告。我们来自哪里?(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在天津医院康复科的治疗室里,63岁的脑出血患者徐宝钏正在借助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研发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依靠运动想象进行手腕功能康复训练。这个“纯意念控制”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叫“神工”,核心技术就是脑机接口。天津大学近年来在医工结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瞄准医疗健康前沿问题,在“新医科”高地持续发力。
2020年10月14日,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启动座谈会在天津大学举行。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是天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民委号召,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在“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省区具备条件的院校设立的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机构。
今年3月,教育部批准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正式设立。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中方主任肖松山说:“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特区精神为指引,融汇中美、扎根深圳,努力把深圳学院建设成为开放共享、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平台,努力打造新工科建设的深圳模式、人才荟萃的国际港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双方将进一步共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建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三所天津市地方高校
天津大学广大师生通过多种媒介收听收看庆祝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引发师生热烈反响。
天大建校125周年校庆活动如火如荼展开。
10月14日下午,南开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孙剑楠,南开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聂伟迅带队来我校调研,对接创新创业深度合作。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巩金龙,天津大学天津校友会会长、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及学工部、团委、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院、校友与基金事务处、宣怀学院相关领导参加调研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