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面对面》第六期——“三言两语”回味悠长 理工课堂“思政飘香”,邀请了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曹树谦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兆彤分享课程思政的经验。
10月16日下午,天津大学第十期“三强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研讨班开班式暨首场培训在卫津路校区会议楼第七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赵美蓉出席并讲话,研讨班全体学员参加开班式。开班式由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贾启君主持。赵美蓉首先介绍了“三强工程”研讨班的背景和意义。2009年,学校党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三强工程”实施方案》,主要目的是加强对教工党支部书记的关怀、培养和激励,使
(通讯员 帕尔依达)扶贫路上,人人都是参与者。10月17日,天大师生赴付家村举办“不忘初心,文化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牢记使命,同心同德决胜全面小康”主题文艺汇演。这次活动由天津大学党委学工部、静海镇政府、天津大学驻村工作组、付家村村委会主办,天津大学团委、体育部、建筑学院 教育学院、医学部协办,文化似水,润物无声,文化扶贫乃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的坚实基础。天津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贾启君、建筑学
10月14日,由国家民委批准成立的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暨研究中心工作研讨会在天津大学举行。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党委书记徐斌,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锵、党委书记金旋,来自中心各子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与教师代表及校友代表参加了仪式。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心建设目标、开展工作思路及研究方向等展开了交流和研讨。中心揭牌仪
秋风吹落,片片红叶飘荡在澄心池上,红叶、碧水与斑斓锦鲤相映成辉。人在此境,如置身画中。18日下午,一台“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启幕。以此献礼天津大学建校125周年、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院15周年。
近期,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傅平青教授课题组和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冯钰琦教授课题组合作,对大气气溶胶中羟甲基磺酸(Hydroxymethane Sulfonate,HMS,分子式CH2(OH)SO3H)的含量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成果以“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Hydroxymethanesulfonate (HMS) using Ion Chr
2020年10月17日,是国家第七个扶贫日,天津大学携手中国农业银行在卫津路校区北洋广场开展“宕津百味,农联万家”消费扶贫专场活动,进一步推动消费扶贫,为脱贫攻坚贡献天大力量。
天津大学春有海棠,秋有红叶,最美的红叶就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每到深秋,满墙青藤转为灼灼红色。秋风吹落,片片红叶飘荡在澄心池上,红叶、碧水与斑斓的锦鲤相映成辉。人在此境,如置身画中。院长冯骥才生出一个浪漫的想法——何不在水上搭建舞台,请来文艺界的好友与天津大学的师生,在这红叶画境里吟咏诗歌、演奏音乐,尽享校园之秋?本月18日,这一妙想化作现实,一台“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成为天津大学125周年校庆和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15周年院庆,最富诗意的献礼。
国家级“非遗”锅庄舞迎宾、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主持、钢琴表演艺术家滕矢初弹奏、歌唱家郁钧剑放歌……昨天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澄心池上举行的红叶季·双庆诗歌音乐会,名家云集。这场献礼天津大学建校125周年和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院15周年的文艺大咖聚会,给深秋的津城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
10月17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主办,天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法院、检察院、律所、高校的代表等八十余人济济一堂,共同研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审判能力现代化问题。 “2020年《民法典》的顺利出台对于法学界、司法界而言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中新网天津10月17日电,来自全国各地法院、检察院、律所、高校的代表等八十余人,17日齐聚天津,共同研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审判能力现代化问题。 当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主办,天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六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行。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兼司法分会副会长、秘书长,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姜启波,天津...
16日下午,我校召开“校企合作 助力扶贫”座谈会,与合作企业交流总结教育扶贫开展情况,探讨进一步合作方向。
10月15日,女排世界冠军姚迪与我校学生排球队、学生排球协会学生亲密互动,并受聘为天津大学学生排球队兼职指导教师。姚迪与同学们一同参观了“国家荣耀—中国女排精神展”,在卫津路校区体育馆打球训练。
近日,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药学教指委”)公布了首届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药学院推荐申报的《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培养具有中国根基的国际化药学人才》荣获二等奖。为了纪念药学专业学位设置10周年,深化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药学教指委与今年6月面向全国110余家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启动首届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
" 以前,我们看到的满天繁星,基本上都是像太阳那样的恒星。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它们的周围,有无数个像地球一样的行星。"——郑永春2020年10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获得者、科普中国形象大使、中国科协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郑永春博士受邀做客“北洋大讲堂”,带来了“寻找另一个地球”主题报告。我们来自哪里?(行星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