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与深度协同创新,发挥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最大效能。小护士(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联合成立天津大学-小护士可穿戴技术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聚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协同共赢的发展思路,围绕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努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推动
1月15日校报推介:2020天津大学新闻大事件盘点、李家俊:一流大学要培养新时代一流创新人才、金东寒:用爱国奋斗书写使命担当
《我的艺术清单》冯骥才 上集于2021年1月14日(周四)在CCTV-3 21:14播出,敬请关注。
(通讯员 初飞)为进一步推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落实“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相关要求,发挥公共选修课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生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公共选修课遴选工作。1月12日,课程汇报评审会通过视频会议在线召开。研究生教育督导组10位专家参与了线上评审工作。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齐崴在评审会上表示,研究生公共选修课遴选旨在进一步丰富研究生课程
本站讯(通讯员 马广旭 摄影 唐蒙)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学校2020年科技工作,表彰先进典型,分析部署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任务。1月13日下午,天津大学2020年科技工作总结会在卫津路校区科图二层报告厅召开。党委书记李家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科院院长刘丛强受邀出席会议并为获奖单位颁奖。各学院(部)、机关各部处、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
据悉,天津“芯火”双创基地基于天津天芯微系统集成研究院有限公司,汇聚天津大学、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优势资源,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5G及卫星通信等信创产业需求,面向国内外聚集创新创业团队。同时,“芯火”双创基地将搭建政府、企业与院校桥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部张晓东教授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团簇酶具有超强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阿尔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治疗潜力巨大。
2021年1月12日,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召开2020年天津大学留学生招生工作会议。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锵出席,研究生院、宣传部、微电子、建工、化工、材料、管理、法学院、理学院、药学院、海洋学院、地科院、医学部、分子聚等来自23个学院(部)及机关部处的3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由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小锐主持。
1月12日,天津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卫津路校区会议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增强忧患意识 防范化解风险”主题集体学习研讨,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做《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专题报告,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李家俊主持。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一箭五星”首飞成功,这枚新型火箭上搭载了一个“天大的梦想”——天津大学李峰辉博士创业团队自主研制的“云遥GNSS(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简称——编辑注)掩星探测载荷”搭载此次发射的 “元光号”卫星顺利入轨,这标志着一个由80颗在轨卫星全球组网的“云遥星座计划”进入了加速布局期。
天津大学地科院“走进地球科学”系列讲座成功举办。
天大医学部张晓东教授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部张晓东教授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团簇酶”具有超强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阿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治疗潜力巨大。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
本站讯(摄影 唐蒙)1月9日,发动机润滑油中国标准开发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第八次理事会会议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科学图书馆一层报告厅召开。联盟理事长、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院士出席并主持会议,联盟总顾问、国家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曹湘洪院士线上出席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联盟理事及代表、技术顾问、特邀代表、联盟秘书处、部分专家组及工作组人员参加会议。...
2021年1月8日,天津大学2020年基层工会特色工作展示评选会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