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大学主办的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实践课程培训班在西部海员培训基地结业。20名来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伙子从此有了崭新的身份——全球知名航运企业海员。
1月15日,天津大学第四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求实会堂圆满落下帷幕。
今天,天津大学牵头主办的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实践课程培训班在西部海员培训基地正式结业。
本站讯(记者赵晖 摄影唐蒙)1月15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以下简称“天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专家咨询会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召开。30位两院院士在北京、天津两地,线上、线下两端参加了这次专家咨询会,专家们审议了2021年度的拟申报咨询研究项目,听取了2018年度项目的结题汇报。有头脑风暴,更有理性分析,专家们共话工程科技未来,为天津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研究院学术委...
近日,天津大学发文公布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及项目式教学改革建设点名单。批准建设19个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其中,校级平台3个、院级平台10个、专业平台6个;批准10个学院(部)作为项目式教学改革建设点,并支持重点项目13个、培育项目61个。为全面落实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2.0,构建完备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体系,广泛探索项目式教学、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天津大学于2020年6月启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及
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与深度协同创新,发挥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最大效能。小护士(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联合成立天津大学-小护士可穿戴技术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聚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协同共赢的发展思路,围绕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努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推动
1月15日校报推介:2020天津大学新闻大事件盘点、李家俊:一流大学要培养新时代一流创新人才、金东寒:用爱国奋斗书写使命担当
《我的艺术清单》冯骥才 上集于2021年1月14日(周四)在CCTV-3 21:14播出,敬请关注。
(通讯员 初飞)为进一步推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落实“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相关要求,发挥公共选修课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生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公共选修课遴选工作。1月12日,课程汇报评审会通过视频会议在线召开。研究生教育督导组10位专家参与了线上评审工作。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齐崴在评审会上表示,研究生公共选修课遴选旨在进一步丰富研究生课程
本站讯(通讯员 马广旭 摄影 唐蒙)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学校2020年科技工作,表彰先进典型,分析部署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任务。1月13日下午,天津大学2020年科技工作总结会在卫津路校区科图二层报告厅召开。党委书记李家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科院院长刘丛强受邀出席会议并为获奖单位颁奖。各学院(部)、机关各部处、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
据悉,天津“芯火”双创基地基于天津天芯微系统集成研究院有限公司,汇聚天津大学、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优势资源,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5G及卫星通信等信创产业需求,面向国内外聚集创新创业团队。同时,“芯火”双创基地将搭建政府、企业与院校桥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部张晓东教授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团簇酶具有超强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阿尔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治疗潜力巨大。
2021年1月12日,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召开2020年天津大学留学生招生工作会议。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锵出席,研究生院、宣传部、微电子、建工、化工、材料、管理、法学院、理学院、药学院、海洋学院、地科院、医学部、分子聚等来自23个学院(部)及机关部处的3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由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小锐主持。
1月12日,天津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卫津路校区会议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增强忧患意识 防范化解风险”主题集体学习研讨,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做《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专题报告,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李家俊主持。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一箭五星”首飞成功,这枚新型火箭上搭载了一个“天大的梦想”——天津大学李峰辉博士创业团队自主研制的“云遥GNSS(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简称——编辑注)掩星探测载荷”搭载此次发射的 “元光号”卫星顺利入轨,这标志着一个由80颗在轨卫星全球组网的“云遥星座计划”进入了加速布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