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天津大学举办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暨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理论研讨会

作者:杜孟鸽编辑:梁绍楠 王润嫣来源:建筑学院 人文社科处 摄影: 陈晓金

2025年8月3日,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暨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理论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成功举办。会议由天津大学、《天津日报•学习周刊》联合主办,《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城市学报》《城市环境设计》等多家学术媒体提供支持。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以及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袁世军等出席会议。

杨贤金在致辞中指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要更好地实现大学与城市的相互赋能。他提出要坚持“从未来到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化大学和城市的深度互动交流,在主动服务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做出高校贡献。陈勇提出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强化对城区、片区、街区、建筑、业态等因素统筹思考,切实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袁世军强调要不断创新发展学术理论,深入开展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兴钢从建筑师自身角度出发,强调建筑师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的关键角色与责任使命,提出要以恒久性视角认知城市,从人类生存、生产、精神文明的底层逻辑把握城市本质。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聚焦城市安全与韧性建设,结合重大工程实践,阐述了城市系统韧性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基于数智赋能视角,分析了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中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与空间治理优化策略。此外,天津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王会芝、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温志强以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曾鹏分别从绿色发展、法治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城市更新角度,阐述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为人民城市建设理念与路径凝聚了共识。

在高峰对话环节,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一级巡视员路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总经理谌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师燕超、建筑学院讲席教授闫凤英、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李磊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程占军围绕“现代化人民城市”等主题开展高峰对话,通过多学科协同创新,找准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着力点,深入探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路径,产出诸多前瞻性观点和政策建议。

本次研讨会立足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是天津大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抓手。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为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贡献了天大智慧与方案,也彰显了天津大学在城市建设相关学科领域的综合实力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