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天津大学中外学子积极学习重要讲话,分享他们的感想感悟。

智能与计算学部 2024级硕士研究生姚毅强说,有幸作为服务上合峰会的志愿者,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我倍感振奋。多彩津城,容纳百川,上合组织和天津的双向奔赴,为天津发展注入新动能。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强调的“上海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国际合作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青年一代的责任。天津大学作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先驱,长期深耕上合组织教育合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效。身为天大的研究生党员,更应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将专业科研追求融入智能化发展浪潮,用专业知识服务国际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管理与经济学部2024级硕士生齐雨婷说,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于天津隆重召开,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强调要“坚持求同存异”,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智慧,同时提出“坚持互利共赢”,要求深化发展战略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增强地区发展动能,加强多领域合作,在彼此成就中共同迈向现代化,这充分展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与天下情怀。作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学生,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们这代青年的责任与机遇,不仅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全球视野,深刻理解“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未来我将积极关注区域经贸合作,努力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创新发展等方面贡献专业智慧,用实际行动践行"实事求是"的校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合作共识,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上合组织全方位合作注入青春力量。这场国际盛会让我坚信,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而我们青年一代也必将在这一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外国语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臧一凡说,最近一段时间,天津美丽的夜景频频刷屏网络。我曾多次在夜间漫步海河两岸,与中外游客一同欣赏“和合共生”的灯光秀,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宏阔胸襟。作为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生和中国日报天津站的实习生,我有幸亲身参与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前期报道工作。今天,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正式召开,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深受触动。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要在人文交流中相知相亲,在经济合作中鼎力相助,携手打造立己达人、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文明百花园。作为新时代外语青年,我们既要做好文明对话的"转换器",更要成为互利共赢的"助推器"。在天津这座见证上合发展的城市,我们应该把习近平主席倡导的理念融入专业实践,用语言消弭隔阂,用传播联结心灵,承担天大人的责任,展现外语人的担当。
化工学院缅甸籍留学生戴怡雯说,作为一名缅甸来华留学生,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求同存异”让我深感认同。在中国学习时既感受到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也体会到团结协作的力量。这种包容的智慧让跨国交流更有温度,也让上海合作组织成为我们共同发展的宝贵平台。
化工学院印度尼西亚籍留学生蒂莫西说,作为一名通过上海合作组织(SCO)框架下来华求学的国际学生,我深感此次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的重要意义。它激励着我们深化协作,其倡导的包容精神令人振奋。上合组织所倡导的开放理念不仅仅是一种外交主张,更是一份诚挚的邀请——尤其是当越来越多来自上合组织各国的年轻一代选择来到中国、来到天津留学。这种相互理解正转化为更高效的协作,为上合组织更加和谐的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国际教育学院俄罗斯籍留学生索菲雅说,作为一名在中国留学的俄罗斯学生,听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后,我的内心充满亲切感与自豪感。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理念,不仅是中国的外交智慧,更是我们国际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在天津求学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这种“上海精神”的力量。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但正是在相互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就像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一样。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这次会议在天津举行。作为目前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一员,我看到天津正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这座城市热情地接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完美诠释了"求同存异"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