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天津大学6名同学接过强军报国接力棒,作为预定新兵即将启程参加役前集训。9月3日上午,天津大学为他们举行预定新兵欢送仪式,党委副书记韩庆华出席并勉励他们到部队后要刻苦学习军事技能、政治理论知识,心怀“强国有我”的担当。会后他们集体观看纪念活动直播,为即将开始的军旅生涯注入磅礴力量。

“如果我能穿上军装,不仅要守护祖国的海洋,还要用专业知识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这是属于港航学子的特殊报国方式。”建筑工程学院2025届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毕业生李皓,自幼怀揣军旅梦。童年时爷爷一张目光炯炯的军装老照片,在他心中种下从军的种子。在天大求学的时光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携笔从戎、发挥所长、为天大争光。
对化工学院2025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郭希超而言,最初萌生入伍的想法,是“一腔热血、很突然的”,但如今,他已经在体能上、思想上做好了准备。他说:“读大学是为自己,成为军人则是为了国家,肩上的责任更重。”“以实事求是之魂铸就信仰,用家国情怀淬炼刀锋”是他的铮铮誓言。
来自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海洋科学专业的韦春腾,出身军人家庭。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两位哥哥也曾服役。家庭氛围的熏陶,让他立志成为有担当的军人。观看完九三阅兵之后,他说:“在即将开始的两年军旅时光,我想为他人、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在他看来,继承军人家风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曾经二十多岁的姥爷在青春年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换来今日和平,看完今天的阅兵仪式更加坚定了我参军报国的理想。”建筑学院2024级城乡规划专业的王霄旭说,作为新时代青年,他表示,要以过硬素质和昂扬姿态,践行“强军有我”的誓言,让“强军有我”不只是口号。
数学学院202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舒彦杰,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在父辈的影响下,他自幼对部队生活充满向往。“我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和国防使命,定要延续光荣之家的风采。”临行前的他信心满怀。同学院202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张汇翔则说:“选择参军入伍是我大学期间的想法,我想找到人生的方向。”经过一年的深入了解,他迫切希望能尽快融入军队、服务人民。在参军意愿一栏,他毅然填写“艰苦地区部队”,他说:“愿为戍守祖国边疆出一份力。”
天津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武装部部长潘刚介绍,接下来,6名预定新兵将参加役前教育,克服身心挑战,迈好军旅“第一步”,完成从学子到军人的转变。正如他们所说:“保持锻炼是对未来最好的准备。”而天津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也将始终相伴,“让别人知道,天大学生来当兵,不是来适应部队的,而是要扎根部队。”这是他们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更是天大学子肩负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