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3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天津大学师生在本届比赛中表现优异,共荣获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及多项省赛奖项,获奖总数与质量均实现新突破,继续彰显天津大学在当前数字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的领先实力。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已纳入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是数字艺术设计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赛事。赛事秉承“设计为人民服务,培养未来设计师”的理念,致力于推动跨学科融合与设计创新。本届大赛共吸引全国1893所高校参与,征集作品29万件,985、一流大学参赛率达 95.2%,竞争激烈。

在本届比赛中,我校多位教师指导的作品表现突出,尤其在跨学科融合与社会创新方向上成果显著:秦俊男老师指导的动态影像作品《赋别》于动画与视频设计类别中脱颖而出,荣膺一等奖。作品在传统动画语言中创新性地融合了AI生成工具,通过算法赋能艺术表达,营造出充满诗性又极具当代感的视觉风格,体现了数字内容创作的技术前沿与人文深思。

王鹤老师指导的作品《MARINE MENDER》在未来设计赛道斩获全国一等奖,该作品瞄准海洋经济前沿,构建了一个海洋生态修复的叙事世界,展现了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共同体在可持续议题设计与视觉化方面的前沿探索与应用潜力。

除上述作品外,天津大学还在视觉传达、环境设计、数字动画等多个赛道中均有优异表现,如《晋祠·千年之约》《我的身体里住着阴天》等作品也分别获得全国等级奖,充分展现学校设计学科的综合实力与人才培养成效。
同时,作为师生共同体,共同应对跨学科与人工智能挑战,天大设计学科教师也积极参赛,王鹤老师依托在人工智能与非遗、装置设计领域的长期探索,借助AIGC装置作品《“经络共生·城市脉网”模块化中医疗愈坞》荣获“教师组一等奖”,其教学案例《非遗元素转译创新与AIGC教学实践》亦获得全国二等奖。该奖项体现了天津大学在面向未来的设计学交叉研究中所取得的先进成果,充分展现了天大教师在设计创新与学术引领上的双重实力。

据悉,天津大学连续多年作为该赛事天津赛区的承办单位,由艺术教育中心、建筑学院、智能与计算学部等单位共同组织校赛与省赛评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赛事组织与指导经验。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机制,推动产学研融合,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输送更多创新型设计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