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她们与家中的老人、丈夫、孩子告别,踏上了驰援武汉的征途;她们剪去心爱的长发,用防护服把自己包裹严实去与病毒“硬刚”;她们肩扛起繁重的工作,却用最大的耐心与温柔面对新冠肺炎患者;卸下一身的防护的她们,看着湿透的头发、有着深深印痕的脸颊,用一张美美的自拍照向家人报个平安……
在来自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感人故事中,之所以女医生、女护士更让人动容,也许就源于她们藏起了作为女性柔弱的一面,化身“白衣战士”冲锋在前,与病毒做着最顽强的斗争。来自本市高校的女性医务工作者们也在其中,聆听着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由衷地说出那句:你们是最美的天使,最美的“白衣战士”。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这已经是马新红在武汉前线坚守的第四周了。2月10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马新红随国家中医医疗队、天津中医一附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出征,她暗下决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挥中医药特色,开展中西医结合协同治疗。
2月14日,马新红到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的第一天晚上十点左右,她巡视时发现一位患者为了服用中药汤剂,刚准备吃晚饭。马新红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按时进餐,按时服药的重要性:《黄帝内经》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患者听了对她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表示以后一定按时进餐休息。

奔赴武汉的马新红
进舱工作的第五天,马新红和小伙伴开始带领患者做《八段锦》锻炼,她细致地讲解每一段操的动作要领及功用,患者们都全身心地投入锻炼,操练完毕,神清气爽,意犹未尽。而穿着防护服的马新红边操练边讲解,待八段操做完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穿着防护服准备投入救治工作的马新红
马新红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他对马新红说:“你在前方冲锋陷阵,我是后方的坚强后盾,如果疫情有需要,我们在前方战场汇合。”“所有病患康复出院,全体战士平安回家”这是每天都会出现在马新红梦里的画面,她说:“美梦就快成为现实,我企足而待……”
作为天津市第五批驰援武汉医疗队护士领队,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长李杰笑称自己常常不知道已经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了,在武汉的每一天都忙碌而充实。
医疗队护理部由200名护士组成,来自不同的区县和医院的她们在这里成了生死与共的姐妹,李杰就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大家。

进舱前李杰会检查队员们防护服严密性
初到武汉,天气阴冷,很多人不适应,李杰既心疼又着急,与领导们一起努力联系物资。很快,电暖气、电热毯、暖水袋等物资陆续配齐,不仅温暖了队员的身体,也温暖了队员的心。入舱准备中,从物品准备到队员心理建设,她努力解决着各种难题。
她说:“我最担心是队员们穿脱防护服不规范导致职业暴露,可我不能表现出来,我挺住了,队员们才能安心。”李杰紧急安排数次培训,只为稳中再稳,务必保证全员熟练掌握穿脱防护服的步骤。

李杰(右一)看着队员穿戴整齐安全防护走进方舱医院
抵达武汉第三天,天津医疗队接管的江岸方舱医院开舱接诊,她目送着队员穿戴整齐安全防护走进方舱医院,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李杰说:“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就是对抗击疫情最大的帮助,零感染是我们工作的底线。”
“来武汉已经三周了,与你约定的视频竟然被我忘得干干净净,你不要怪妈妈好吗?”3月1日,李杰给自己的儿子写了一封长信,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的她是“大家”主心骨,却只能暂时放下“小家”。她与儿子约定,待疫情过去,一起到武汉看看自己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天津大学海河医院是本市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定点医院,也就是天津市的“红区”,这里的医生护士坚守抗“疫”一线,守护天津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护士张文新就是其中的一员。
前段时间,红区四病区有个小姑娘刚入院时非常焦虑,总感觉“胸闷心慌”,也不愿与其他患者同住。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护士张文新及时调整房间,为她做心理疏导,劝说她多下地活动。患者每次见到张文新都问:“姐姐,我能好吗?”看着她一脸期待的样子,张文新很有信心地说:“那当然了,你看看报道中的出院病例。他们都能康复出院,你为什么不能呢?”女孩听完心情渐渐平复,逐渐摆脱焦虑,积极配合治疗。
后来,又来了一位患者需要与她同住。“我给你安排一个跟你差不多大的小姑娘,你俩可以做伴,也能互相鼓励,这样时间过得还快点儿。”女孩很爽快地答应了。接下来的几天,两人相处得很好。没有多久,这名女孩就康复出院了。
为了不让身在外地的父母担心,张文新没将自己进“红区”的事告诉他们。有一天,她的父亲打来电话,严肃地问她:“你是一名党员,为什么现在不报名进入红区?”面对老爸的责怪,张文新笑了,并将实情告诉给父亲。她用坚强与病毒抗争,将温柔送予病人与家人。
天津教育报:https://mp.weixin.qq.com/s/6l39ch6Y0HkPuppFAFY04A
(编辑 焦德芳 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