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家乡》
刘亮程 著
译林出版社
1998年,刘亮程站在乌鲁木齐的夕阳中,深情回望自己的家乡黄沙梁,写就《一个人的村庄》,引发轰动全国的“刘亮程热”,也为无数人构筑起一方无法抹去的精神故土。此后,他在城市结婚、生子、写作、生活,二十余年来,《一个人的村庄》不断被提起、重读,感动数代读者,更恩泽万千学子,历久而弥新。
2013年,刘亮程入住新疆木垒菜籽沟村,创办木垒书院并任院长,重返晴耕雨读的田园生活,他仿佛又回到早年的风声落叶中,“晚上听着狗吠我会睡得很安稳,早晨在成片的鸟叫虫鸣中醒来”,进入写作《一个人的村庄》时的状态。菜籽沟村堆满故事,这些飘在空中被人视若寻常又熟视无睹的故事,均收在这本书里。随意翻开一页,都能嗅到来自岁月深处与乡土自然的馈赠。
与树对话,凝望一株草,同庄稼人攀谈,关心粮食和收成,与骑马牧羊的少年聊聊天。他把自己活成一场风,活成这个地方的白天黑夜,最终也活成了自己的家乡。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美]大卫·丹穆若什 著
宋明炜 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是哈佛大学教授大卫•丹穆若什的80堂文学课,借助80部世界文学经典来完成一趟环球旅行。
大卫•丹穆若什教授模仿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福格船长,但起点变成了自家书斋,交通工具是书籍,每天凭借一本书带来的灵感,从伦敦出发,途径巴黎、开罗、耶路撒冷、加尔各达、京都、上海、南北美洲,直到再回到伦敦;从伍尔夫、狄更斯、但丁到卡尔维诺、沃莱•索因卡,再到吴承恩、鲁迅、张爱玲、莫言、北岛、三岛由纪夫、马尔克斯和奥尔加•托尔卡丘克……读者随之探访全球各地,与经典和现代文学对话,也与当地的风土、人物、城市和乡野对话。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说,丹穆若什教授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为人类记忆建造了一座纸上宫殿,以危机时刻燃灯前行的人文力量,将读者带向更广阔的世界。
《当卡夫卡迎面走来……:一本回忆录》
[德]汉斯-格尔德·科赫 主编
强朝晖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丨索•恩
《当卡夫卡迎面走来……:一本回忆录》是弗朗茨·卡夫卡的朋友、亲戚和熟人对他的回忆,这些文字时而令人惊讶,时而相互矛盾,但共同构成了一副多姿多彩的画面。本书试图通过卡夫卡亲友的视角来揭示这位神秘作家的真实面貌。本书主编汉斯-格尔德·科赫精心挑选了那些能够反映卡夫卡个性和真实生活的文章,同时排除了那些撰写者过于自我中心或与事实不符的记述。本书的特色在于,它不仅仅是对卡夫卡生平的再现,更是对他人格的探索。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窥见卡夫卡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与周围人的复杂关系。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二辑)
王杰 张世轶 主编
商务印书馆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一书以中国第一所现代性质的公立大学——北洋大学为研究对象,钩沉史事,考覆发微,探究北洋大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不仅丰富了学界对于北洋大学历史的认识,更在突出中国大学精神、传承大学文化、展现中国现代大学与社会的互动,突显中国现代大学使命担当上,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对新时代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新征程中,弘扬中国大学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化中国大学精神研究实践,亦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据悉,该书由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王杰教授等主编,邀请国内多位资深历史文化学者共同挖掘史料,考订史事,更新认知,阐发论辩,协力推进中国大学精神研究。“研究好阐释好中国大学精神,是学术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要求所在,也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王杰教授表示,“新时代弘扬中国大学精神,不仅要在理论研究上做出阐释,更要以此为核心,回答好大学精神实践、历史与发展的内涵与主题,在新征程中深化中国大学精神研究。”
大众网:https://m.dzplus.dzng.com/share/general/0/NEWS1218179GXWYKWZCYXUFD
(编辑 焦德芳 王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