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津云:记述专家心中的《冯骥才与天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

      2024-08-31       

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编,《冯骥才与天津:“八十个春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近日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全景记述从学术角度研讨城市与作家的血脉渊源。

天津作为冯骥才的故乡,是其出生、成长、求学、恋爱、走上新时期文坛,以及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福地。他不仅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倾心雕刻这座城市的时光与记忆,而且倾情发起天津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动,同时还倾力在中国第一所大学天津大学兴办人文教育,创建非遗学科,这里成为其一切思想与行动的发源地和集结地。2022年11月,在其步入“80后”之际,“八十个春天——冯骥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近30位海内外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文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探讨冯骥才的文学与文化人生,以及作家与城市、情怀与地域、责任与故土等意义深远的话题。

在此期间,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英籍教授米欧敏、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副教授罗季奥诺夫、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科罗博娃、英国巴斯大学教授余德烁、越南翻译家周海棠、埃及翻译家梅等海外学者,聚焦《单筒望远镜》等冯骥才近年来描写天津历史的文学新作,认为他的新作得益于他多年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是对中西文化关系、民族心理重新思考的结晶,他用作品向中外读者打开了一扇相互交流、促进理解的文学之窗。

国内文学专家则从不同角度研讨冯骥才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审美风格、特色、语言和其中蕴含的文化与时代思考,从他对天津世相与世情的描写,探究他笔下的“文学天津”。还有民间文化学者总结了冯骥才几十年来为保护、传承、弘扬天津文化所作出的贡献,从而揭示知识分子对家乡故土的文化担当与乡贤情怀。

论文集的出版,辑录所有的精彩发言和珍贵影像,以纪念“八十个春天”的美好和“一个人与一座城”的缘分。冯骥才也表示,80岁以后的时间,他一方面要用于非遗学的学理研究和学科建设,另一方面要留给文学,因为文学仍然是他最重要的事情。“写老城生活的这套笔墨已形成独特的审美和语感,但我的文学还欠着我另一半生活,那就是跟我自己和我所经历的时代相关的生活。我要把我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生命运、对世界的看法、独特的感受和审美,用另一套笔墨写出来。”(记者高丽)

津云:https://www.app2020.tjyun.com

(编辑 焦德芳 梅羽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