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船,作为融合船舶工程、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水上智能平台,已成为现代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无人船技术是海洋智能装备领域的前沿技术,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上安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人船也是推动新工科教育、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想载体。天津大学海洋学院紧跟科技前沿,以无人船为教学抓手,开展了一场集理论、实操与创新思维于一体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科技力量,在探索中构筑专业认知。

9月24-25-26历时三天,海洋学院24级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以及东盟专班同学齐聚天津大学敬业湖旁,满怀期待地迎接这场科技与实践交融的学习之旅。高邈老师首先系统讲解了无人船的基本类型及其在不同场景中的实际用途,详细介绍了各类船载传感器的功能定位与数据集成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从设备到系统的整体认知框架,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无人船第一人称操作,无人船装配,以及无人船远程驾驶的全流程中,在整个实际操作流程中激发学生对船舶自主航行技术相关领域研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天津大学海洋学院副研究员高邈老师向同学们讲解无人船基本概念及智能避碰、路径规划、环境感知等关键技术。



在理论铺垫之后,同学们进入实操环节。在高邈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依次驾驶了多种型号、不同推进方式的无人船,真实感受各类船舶在操控响应、稳定性与适应性方面的差异。对无人船的驾驶特点有了新的认识。
25日下午,课程进入高阶实践阶段——无人船远程驾驶。海洋学院搭建的无人船远程驾驶系统,实现了操作端与船舶之间“数传+遥测+图像”三路信号的稳定互通。同学们在实验室内,即可远程操控位于青年湖的无人船,并实时接收视频画面与船位信息。





在实践接近尾声时,高邈老师引导同学们围绕“未来无人船的可能形态与功能拓展”展开讨论。同学们结合所学,从自主决策、集群协同、能源管理等多个角度提出设想,展现出活跃的创新思维与开阔的科技视野,小组分组进行了讨论并会以小组的形式设计相应的海报以及简介摘要。
从敬业湖边的初识,到远程实验室的精准操控,这场无人船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智能船舶的基础操作与系统知识,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探索海洋、融合科技、勇于创新的种子。天津大学海洋学院以无人船为桥梁,持续推进新工科教育落地生根,为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与工程实践素养的海洋科技人才不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