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专题新闻 > 两会时间 > 正文

【两会时间】天津日报:津采两会──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天津代表委员为发挥港口、产业、开放和教育四大优势支招──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天津之为

      2019-03-15       


《天津日报》(2019年3月15日 05版)

本报记者 刘平 韩雯 李国惠 “我市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开放优势和教育优势这四大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体现了天津之为。” 出席全国两会的天津代表委员凝聚共识、各抒己见,就天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持续发力、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实现天津港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梳理实际举措,提出真知灼见。

加快建设一流

绿色智慧枢纽港口

“天津港一端连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端连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天津的港口,也是京津冀及内陆腹地的港口,更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港口。”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梁永岑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时的重要指示,不仅为我们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是赋予天津港的一份时代考卷。

梁永岑表示,天津港要主动顺应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对接“天津智港”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港口各领域发展深度融合,同时大力提升港口承载能力,深化津冀港口协同发展,打造雄安新区最佳出海口,拓展海陆双向物流网络体系,推动港口运输功能由单一仓储运输节点向海陆双向辐射、多式联运集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国际枢纽港转变,加快推动港口作业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水准。2019年,天津港集团公司预计将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80万标箱,同比增长5%。实施集装箱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增辟航线、加密航班、做大增量,大力发展环渤海内支线运输,加快建立全覆盖、多业态、多层次物流营销网络,力争环渤海中转量完成130万标箱,海铁联运量完成55万标箱。加快港口铁路集疏运通道建设,实现天津港集团与北京铁路局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共享,铁路货运量比2018年增加2000万吨。

梁永岑说:“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天津港服务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营运集团,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增强租赁企业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企业大力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走出去’发展,拓展海外租赁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国政协委员、滨海新区政协副主席、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蔡庆锋认为,虽然如此,但大多数租赁企业没能参与离岸租赁业务,少数开展了离岸租赁业务的国内租赁企业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

蔡庆锋说,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仅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开展了离岸飞机租赁业务,已成功与十余家国外航空公司开展了飞机的离岸业务,为国内租赁企业布局国际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国内开展离岸租赁业务的租赁企业主要按2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均高于国际同类业务税率。离岸租赁业务的发展和壮大亟需借鉴国外同行做法,作出相应的税制改革。”蔡庆锋建议,有关部门对离岸租赁给予企业所得税低税率的优惠政策,对于开展离岸租赁业务的租赁企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缩小与爱尔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税收差距,减轻租赁企业税收负担,增强租赁企业国际竞争力。

支持“鲁班工坊”走向世界

“天津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能叫得响,而且发展得很好。占地37平方公里的海河教育园区是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集聚着10所中高职业教育学院。”全国政协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孔子学院”的“鲁班工坊”正是从这里走向世界。

2016年3月8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渤海化工集团在泰国大成技术学院建成我国首个境外“鲁班工坊”,全方位探索并初步形成输出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路径。

“市财政对参与建成挂牌‘鲁班工坊’的职业院校,按照后补助的办法在3年内每所学校给予600万元经费奖补。”全国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局长苑广睿表示,2017—2018年,市财政已经拨付“鲁班工坊”建设相关经费共计3850万元。

“下一步,市财政将对输出天津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教学标准、传播中国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助推国际产能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职业院校给予扶持。推动‘鲁班工坊’各项建设任务圆满、安全、有序地完成。”苑广睿说。

高校加快人才“供给侧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张水波通过调研发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急需专业人才。“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人才挑战集中在质量上,66%的企业表示难以找到高级别人才。”

张水波说,目前的现状是“供需对接不畅”,一方面,大批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另一方面,国家“走出去”战略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承担起这一重任,在新时代下进行“供给侧改革”。

张水波建议,改进相关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改课程设置,增加“一带一路”倡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在现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中,鼓励和引导高校开设“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工程管理与基础设施运营等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专业。聘请长期从事国际工程一线管理的资深业界人士担任讲课老师,弥补学校老师实践知识不足的短板。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语言情况,适当增设相关“小语种”本科专业。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只有培养出急需的高水平专业化人才,才能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本报北京专电

天津日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19-03/15/content_165783_984702.htm

(编辑 张华 焦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