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15日,由天津大学与中国内燃机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先进动力智能芯片应用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盛大举行。来自紫光同芯、联合电子、中汽研、广州鸿翼芯、景略半导体、英飞凌、埃戈罗微电子(上海)、北京西能、易鼎丰、易特驰、武汉菱电、一汽、长城、广汽、玉柴、同济大学和天津大学等单位的18位专家学者,围绕先进动力领域的智能芯片研发制造、域控制器应用开发、软件架构、模型算法、平台工具等问题,分享了过程经验、解决方案和发展规划。论坛还隆重启动了智能技术标准体系、动力行业大模型、智能动力操作系统和智能芯片生态圈等四个主题工作组。来自政产学研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作为主要承办方组织承办了本次论坛。

第二届先进动力智能芯片应用论坛会场盛况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内燃机学会内燃动力智能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谢辉教授作为论坛主席致欢迎词。他指出,动力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正在加速,智能芯片及其创新应用是智能化浪潮的“发动机”。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动力芯片生态圈,开展协同创新,对于动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秘书长裴毅强教授在致辞中提出,全球智能芯片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行业注入新动能,研发自主可控的车规芯片是产业链安全的战略任务。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天津大学梁兴雨教授描绘了产学研协同攻关的愿景及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蓝图。开幕式由中国内燃机学会内燃动力智能技术分会秘书长、天津大学宋康教授主持。

开幕式现场
18位专家围绕芯片研发、软硬件架构、域控制器应用等热点议题,分享了实践经验和前沿观点,为推动智能动力芯片应用生态建设提供了宝贵洞见。
在智能芯片研发方面:紫光同芯汽车电子MCU产品线副总经理徐文凯系统阐释了紫光同芯THA6芯片通过ASIL D最高安全等级认证的核心突破,实现国产高端域控MCU量产装车,填补了动力控制领域国产化空白。广东鸿翼芯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振辉系统展示了鸿翼芯在高性能车规级功率芯片领域的技术布局、量产成果与创新规划。景略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曦介绍了景略半导体车载高速通信芯片的全栈创新,量产千兆PHY芯片助力数据交换效率提升;埃戈罗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曹洪宇分享了埃戈罗微电子在感应、驱动芯片的全链路技术革新。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汽车业务大中华区高级市场经理张立红重点介绍了英飞凌新一代TC4系列芯片智算内核对AI应用的助力功效。
在软硬件架构与标准层面:天津大学谢辉教授归纳了动力域控软件架构发展历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多智能体的控制软件架构(ABC框架),通过一组精简的高级专业智能体的串并协同协作,管理动力系统,实现高效低标定控制。易特驰 Autosar技术经理谢宏建则探讨AUTOSAR的软硬件解耦价值,通过本地化适配缩短国产芯片验证周期,为生态协同提供支撑。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铮详细解读了中国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的加速计划,提出差异化要求以补足智能网联空白,并倡导整车厂与芯片商联合制定标准,提升行业话语权。同济大学朱元教授分享了基于微控制器PPU单元的AI算法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北京西能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为文介绍了基于IFX TC499的测试套件,强调时间特性优化对系统性能的关键影响。天津大学何家骥副教授分析了车规芯片三维度安全威胁,呼吁构建多维度防护机制。
在动力系统智能芯片应用创新方面: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跨域中台系统专家曾玮攀剖析了整车域控向多域融合的发展趋势,强调三合一控制器在降本增效中的作用;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奕呼吁推动产业链协作实现“定义创新”,而非单纯替代进口;天津易鼎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春明分享了平台化开发模式,助力国产芯片在跨域融合中快速落地。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动力总成控制总监李雷展示了动力底盘融合成果,如超视距预测能量管理技术;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控制器开发首席总师桑海浪聚焦商用控制器特性,强调国产芯片协同优化;广汽集团平台技术院前瞻技术部部长刘巨江分享了广汽芯片应用开发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平台软件高级主任刘时珍探讨了AI大模型在整车OS转型中的调度挑战。
专家们一致认为,唯有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才能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中国动力行业低碳智能化转型贡献核心力量。


(18位论坛嘉宾作精彩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6个板块的主持人
论坛特设成果展示区,天津大学作为重要承办方,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一汽解放、紫光同芯、潍柴动力、英飞凌、北京西能、景略半导体等20余家单位,以展板和实物形式展示最新成果,包括各类智能芯片、控制器实物、算法模型、开发工具等。天大团队重点呈现了智能芯片、控制器原型、算法模型及开发工具,如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控制器和软件平台,吸引众多与会者驻足交流。这些展品不仅展示天大在智能动力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更促进了产学研成果转化,体现了天大作为主办方的实践导向。

第二届先进动力智能芯片应用论坛展示区现场
论坛高潮出现在工作组成立环节。由天津大学谢辉主持,天津大学宋康、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李乐、北京理工大学章振宇及清华大学李雁飞分别介绍了先进动力大模型工作组、智能技术标准体系工作组、智能芯片应用生态圈工作组、智能操作系统工作组的工作方案和骨干成员名单,这些工作组分别专注于行业大模型共建、智能技术标准建设、芯片应用生态整合及操作系统开发,致力于推动智能动力技术在多领域的创新应用,强化技术基础,促进产业链协同与行业规范发展,构建开放的本土智能动力生态。工作进程在骨干成员共同见证下正式拉开帷幕。工作组的成立是行业协同攻关的起点,将为智能动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大主题工作组成立仪式
闭幕式上,与会代表一致认可天大在论坛中的核心贡献。谢辉教授总结指出,天津大学通过主办此论坛,深化了产学研用各方的合作,搭建了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闭幕式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先进动力智能芯片的突破绝非孤军奋战,而是“产学研用”协同的必然。正如谢辉教授所强调,唯有跨界融合,才能加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中国交通能源的低碳智能化转型贡献核心力量。
论坛由中国内燃机学会、天津大学共同主办,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中国内燃机学会内燃动力智能技术分会、内燃动力协同创新中心、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协办,并得到广东鸿翼芯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